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水产养殖池塘底质控制措施及关键技术要点

时间 : 10-03 投稿人 : Asa 点击 :

作者:湖南坤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汪攀

水产养殖池塘底质控制措施及关键技术要点 | 动物养殖百科

随着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众所周知“养鱼先养水”,水体是鱼虾等水产动物生长、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然而池塘底质与水的相互作用能够强烈地影响水质,因此要想养好水,就必须从池塘底质改良着手,必须充分重视池塘底质的管理,从一开始就注意养池塘的底质。

“新塘旺三年”在养殖户中广为流传,其中新塘养殖容易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有一个良好的底部环境,各种病害流行情况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目前绝大部分的养殖塘口都是养殖时间较长的老塘口,要使池塘养殖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彻底根除连作障碍所带来的池塘养殖病害流行,使池塘养殖的水土资源得以合理保护,就必须改良与修复恶化的池塘底质。

一、池塘底质的主要特性:

池塘底质不仅作为养殖用持水池、各种化学物质的储存库,还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地以及营养素再循环中心。物质不断地从池塘水中沉淀到池塘的底部,例如进入池塘的地表水中的悬浮固体、来自管理输入的肥料和未摄食的饵料以及池塘内部产生的植物和动物的尸体。物质也可能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作用而进入池塘底质的土壤固相,进入底质的物质可能被永久地储存起来,或者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转化为其它物质并从池塘生态系统中流失。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质通常被分解为无机碳并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水中,含氮化合物会被池塘底质中的微生物脱氮并以氮气的形式流失到大气中,而磷则被池塘底质吸附后淹埋在沉淀物里进入可利用磷库的循环,含硫化合物经过还原菌的作用产生硫化氢,进而与池塘底质中的金属离子(铁、锰等)结合,变成黑色硫化物沉降于底质。池塘底质土壤是部分细菌、真菌、高等水生植物、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其它底栖生物的生活场所,此外,甲壳动物以及某些品种的鱼类大部分时间也生活在底部,许多鱼类在底部建巢和产卵。微生物的分解用在底质营养素循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分解作用,有机物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氨,并释放出其它矿物营养素,这样,通过微生物,碳、氮和其它元素被矿化或再循环,它们仍可以被利用。但是如果一种营养素的平衡浓度太低则可能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或一种重金属元素的平衡浓度太高就可以引起水生动物的中毒。底质土壤的颗粒大小与质地、pH值和酸度、有机物质特性、氮浓度和碳氮比以及沉淀物的深度、营养素的浓度等都可以影响到养殖池塘底质的管理。

池塘底质的特性与水产养殖产量是密切相关的,不同底质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水质指标也是不同的。在高密度水产养殖生产中,底质肥沃的地区水产品产量高于底质贫瘠的地区,然而底质有机物质浓度过高的池塘又可因为厌氧微生物活动所产生的毒性代谢物阻碍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死亡。

二、池塘底质恶化的危害

池塘底质的恶化对水生生物可以产生严重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接的。底质通过影响水体的各种营养素浓度,影响浮游植物的产量,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并且植物还是大多数池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最终可以导致养殖产量下降和饲料利用率偏低。此外,池塘底质的质地和pH值不佳或波动太大也会限制底栖生物的产量,而许多底栖生物是我们养殖水生动物的天然饵料;底质还可能成为进入水体并对水生动物有毒的代谢物来源,水体中沉积到底质的沉淀物还能够破坏部分养殖动物的栖息位点,影响它们正常的活动。在投饵的池塘中,尽管养殖的鱼虾的大多数营养直接来自于饲料,底质条件在决定水质变量浓度对它们以及其它水生生物生存和生长的影响方面仍然是极其重要的。投饵的池塘中,剩余饵料和鱼虾的排泄废物刺激了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这些浮游植物控制着池塘中的溶解氧动力学。白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的耗氧,溶解氧浓度较高,夜间刚好相反。随着大量饵料的投入,在我们的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养殖后期,藻华现象非常普遍。投饵相同的情况下,底质对磷吸收强烈的池塘中浮游植物生产率的潜力要低于底质对磷吸附相对较低的池塘,从而池塘底质通过对磷的吸收来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淤泥过多也是池塘底质恶化常见的现象。一般而言,池塘底质保持一定量的淤泥是必要的,它可以起到缓冲底质水质肥度的作用。但是如果淤泥过厚,就会影响池塘养殖环境,最终影响到养殖生物。据调查,广东增城的池塘每年淤泥堆积都以10-375px的速度增加,造成了诸如养殖鱼类容易泛塘、抵抗力下降,易引起爆发性鱼病,鱼的产品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此外,池塘底质有机物质(原始底质中或输入的)如果浓度过高,就会有利于池塘底部形成厌氧条件,导致微生物有毒代谢物的产生。

三、底质控制措施及关键点:

1、适当的碱化:池塘水体中的总碱度和总硬度都与池塘底质的酸碱度密切相关,在养殖池塘中,总碱度和总硬度都必须在20mg/l以上才能有足够的缓冲能力,将pH值维持在6.5~9.0之间和提供足够的溶解二氧化碳以保证良好的浮游植物的生长.常规使用中最好在施肥之前2~3周进行,以消除对溶解的无机磷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碱化后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如一个养殖周期)测定一下池塘中的总碱度和总硬度,因为单一次碱化处理很难维持常年连续养殖的水交换。

2、必要的杀菌:池塘底质土壤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最好消毒,以防止病原体在两次养殖周期之间生存和感染下一周期所养殖的鱼虾类,常用的消毒剂是“泡可安”“强氯精片”等。

3、及时清淤:池塘底质淤泥过厚不仅促使池塘水体进一步恶化,影响鱼虾生存环境,还可以造成产量下降,效益降低。因而,每一养殖周期结束后,都应坚持适度清淤,通常可以采用人工挖除、机械清淤的方法,如果两者结合清淤更为彻底。清除的淤泥富含大量的剩余饵料、鱼虾粪便以及其它有机物和其它生物的代谢产物,营养丰富,可以综合利用,作为农田种植植物、蔬菜苗木等的有机肥料。

4、关键点:

增氧曝气。充足的氧气是良好底质的基础,目前养殖户普遍对底部增氧的重要性还没有认知,整个养殖过程中,把增氧机当做“救命机”来使用,不到缺氧浮头不开机,殊不知不坚持正确使用增氧机,会在池塘底部形成厌氧层,导致底部氧债的发生,使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受阻,从而导致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产生,从而导致整个养殖水体的恶化。因此,科学有效的增氧方式是必须的。

关键区域的底质改良未能引起重视。池塘的投料区域是整个底部最脏的地方,而恰恰这个地方又是鱼虾最密集的区域,绝大多数的吃食鱼都会长期在这一区域活动、进食、排泄等,大量的有机物(残饵、粪便等)在此堆积,消耗大量的氧气,从而加重投料区域的氧债情况,使鱼体处于一种长期缺氧和应激状态,不利于鱼虾的生长和发育,更是大大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和促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长期坚持在投料区域每星期使用“底得乐”1—2次,可以有效的氧化底部,强效除臭,使投料区域保持干净卫生的环境,从而促进鱼虾的生长发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