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水体负载大,甚至超过其饱和限度,进而促使养殖水体理化指标遭到破坏,水质恶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养殖生物中毒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养殖水质的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水质指标来看: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pH值、化学耗氧量、硫化氢等七个指标。水产养殖水体中,如何让含氮有机物进行有效的转化,以确保养殖水质长期维持良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态氮需要的时间不长,从氨态氮到亚硝酸盐的时间较短,但从亚硝酸盐的转化时间比较长,所以水体中亚硝酸盐是很难被转化为其它物质的。要想控制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必须从源头上切断其产生的可能性。
一、养殖池中亚硝酸盐是如何产生的
池水变浑浊或变清(水体中的有益藻类数量减少),水色发生突变(也就是“转水”或倒藻“现象),由原来的绿色变成后来的红色或黑色。亚硝酸盐是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当虾塘残饵、排泄物腐败后,造成水体严重恶化,就会导致池塘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1、水池底部有机物质:鱼虾粪便累积以及池塘有机物质积累过多后,出现的水体微生物分解不完全时产生氨氮、亚硝酸等物质残留,再之藻类活力差,导致吸收氨氮、硝酸盐的速度下降,产生大于吸收从而导致亚硝酸盐爆发。
2、溶解氧: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没有足够的氧气提供,导致硝化反应滞泄,反硝化反应加强,从而产生亚硝酸盐。
3、微生物:硝化细菌缺乏,导致氮循环链受阻
4、藻类:藻像不正常产氧能力差,水体溶氧不足,尤其是底部严重缺氧、吸收硝酸根以及铵根离子速度下降,导致循环链受阻。
5、施肥不当造成亚硝酸盐超标:养殖户习惯用高浓肥、化肥等,这些肥料含氮量较高,用后水色来得较快,用法用量和施肥时间上控制不当(比如施肥后正好赶上阴雨天),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减慢,导致亚硝酸盐偏高。
6、饲料投喂引起亚硝酸盐超标:中前期对虾个体小,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短。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高蛋白物质通过粪便排入水体,再加上部分养殖户投喂偏多,势必会造成水体中氮元素的积累,从而引起亚硝酸盐超标。
7、水温、天气影响:一般小棚、工厂化等的水源水温较低,在进水时水温慢慢升高,这样就会使水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苏醒繁殖,很多养殖户平时测水源测得亚硝酸盐比较正常,而塘口测得亚硝酸盐偏高。一旦天气突变(外塘影响较大)水温变化,水体出现“倒藻”、“转水”等现象时,亚硝酸盐就容易蓄积升高。
二、为什么对虾养殖中后期池塘中的亚硝酸盐普遍偏高
池塘中的氮循环大致为:含氮有机物(残饵、粪便等)→氨→亚硝酸盐→硝酸盐→被植物所利用,由于硝化细菌硝化亚硝酸盐的速度低的原因,而使亚硝酸盐高,但植物所需的硝酸盐量很少。藻类繁殖不旺盛,就会使池塘水质恶化,化学耗氧量(COD)偏高,因此,养殖中后期的池塘的水质相对于前期都比较差,没有嫩爽感觉。
在养殖的前期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含氮有机物较少,池中原有的硝化细菌有能力降解其所生产的亚硝酸盐,随着养殖过程中的投饵量增加,亚硝酸盐的量也不断加大,但是分解亚硝酸盐的硝化细菌产生速度很慢,大约需要20多小时才能繁殖一代,加上养殖者大量投放几分钟、最多十分钟就繁殖一代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繁殖速率快的有益微生物,很快地充满水体,更加抑制了硝化细菌的繁殖。从而迫使亚硝酸盐的降解进度更加迟缓,所以对虾养殖中后期,池中亚硝酸盐普遍偏高。
底质恶化,底泥发黑发臭,导致亚硝酸盐超标
三、亚硝酸盐中毒后,对虾表现症状
虾池中亚硝酸盐浓度达0.02mg/L时,对虾有不适感,当浓度积累到0.1mg/L时,亚硝酸盐将对虾体产生危害。它能迅速破坏鳃组织,使鳃细胞肿大、增生,降低血液的输氧功能,使对虾的代谢功能减弱,食欲下降,从而影响对虾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极易诱发白斑病等病毒病。
亚硝酸盐超标导致对虾中毒,出现黄腮、黑鳃症状
四、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避免有机物的大量积累;
2、投饵不能过量;
3、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为碱性状态;
4、池塘增氧设备齐全,保证水体充足的溶氧;
5、避免使用发酵的有机肥;
6、经常使用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和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7、对偏瘦水体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氢钙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对偏肥水体用沸石粉或明矾加食盐全池泼洒;
8、及时排换水,尤其是底层水和污水,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污物;
9、同样浓度的亚硝酸盐在海水中的毒性远远小于淡水,因此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