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病的根源
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和鱼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引起鱼患病的原因有哪些?
其实鱼发病最终根本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池塘多年未干塘消毒,病原体及虫卵等发病因子未消除。
2.引进的苗种种质退化或带有病原体或寄生虫,体质不佳。
3.投喂营养不均衡的饲料,或投喂时未按“四定”原则,导致鱼体生长不正常。
4.不同的养殖阶段未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如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极易因大量投饲导致池塘缺氧,从而使鱼体体质下降,极易发生鱼病。
5、投肥不当
在鱼生长旺盛期,6、7、8、9月投肥,从而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变黑最终引发水体环境恶变,爆发鱼类的各种寄生虫病及蓝绿藻的爆发。
6.水质管理不善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质是鱼类健康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所以养鱼八字经“水、种、饵、密、混、轮、防、管”中把“水”排在第一位。而目前有很多渔农只重视日常饲料投喂,而忽视了水质管理或未做到位,导致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积累,溶解氧低下,鱼体免疫力大幅下降,如天气发生突变,鱼极易患病甚至死亡。因此在做好日常投喂等工作情况下,如何做好水质调控是渔农养殖过程中重中之重。下面就精养鱼池和湖泊水库水质调控做进步阐述。
二、如何进行水质调控
要做好水质调控,首先要了解养殖水体主要水质参数。而目前渔民不了解养殖水质的基本参数(如溶解氧、盐度、pH值、总氮、氨氮、亚硝态氮、磷酸盐磷、硫化氢等),很难给予针对性的水质调控。如果请推广站技术人员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尽管测试数据精确,但他不可能同时为大量的养殖户服务,更不能适应养殖水质不断变化、要按时测定的要求。养殖户采用简易水质分析器,就可及时了解水中溶解氧、盐度、pH、总氮、氨氮、亚硝态氮、磷酸盐磷、硫化氢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精养鱼池
面对水体状况不好的池塘,为了提高养殖效益最大限底的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根据多年来的生产时间实践经验总结出调水必需遵循:测水、解毒、改底、肥水的四个原则即检测水质、水体解毒、、池塘水底改造、池塘水体调节,其步骤如下:
1、测水
全面了解当前水质各项常规物理(温度、PH值、溶解氧、透明度、水色、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硝酸盐、磷酸盐磷等)等综合指标,并做好数据的记录以便做好各项处理措施的提前准备,不要等水质完全变坏在去改水否则成本更高,同时对鱼的生长也会造成影响。
2、解毒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出现,投喂式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池塘中大量有机物质的残留、存在,形成了池塘的自身污染。养殖用户大量使用消毒剂及杀虫药剂,在使用消毒、杀虫及灭藻产品的同时,造成了重金属离子及有毒物质的积累,对整个水体环境起到负面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碰到由于水体重金属离子污染而导致春季肥水困难,各类水产动物苗种由于自身应激能力较低,造成放养后大面积死亡,这都与池塘的毒素有关,解除池塘毒素是肥水、调水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养殖对象应激的前提。建议春季在使用消毒、杀虫等化学药剂后,先使用解毒类产品,解除池塘内各类毒素。
3、改底
池塘中的饲料残渣、鱼虾的排泄物、浮游生物的残体下沉到池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过多易导致池水缺氧危害养殖动物。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中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一但溶解氧偏低,就会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偏高。如氨、亚硝酸盐、硫化氢是鱼类生存、生长过程中的剧毒物质。浓度小时,能使鱼类处于不安定状态,食欲下降,饵料系数增加,抵抗力减弱;浓度大时,会使鱼中毒死亡等等。为达到最大限度分解水底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目的,有必要使用生物制剂类的底改产品,加速有机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分解及再循环利用。如只用化学底改类产品,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建议要定期使用可沉底的生物制剂类产品。
4、水体调节
包括絮凝剂净化水质(物理方法)、肥水、微生物制剂(水产专用菌)调节稳定水(生物方法)二部分;
具体使用方式建议
(1)在提前检测水质基本没有问题时,应定期用液体(除特殊情况下粉剂不建议使用)及颗粒状水产专用菌互相配合调节稳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外界温度,因定期的补充正规厂家的微生物(水产专用菌)。可加快了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能把进入水体的大量有机物质快速而彻底地分解掉,减少或避免有机物质在池底的沉积,保持池底的清洁,达到改善和稳定水质的目的。如等水质恶变后,在进行调水成本高同时对鱼的生长肯定会很大影响。
(2)在水已出现常规问题,首先因采用净化水质,后在采用生物制剂,而不是先用生物制剂;
在高密度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质混浊(泥沙过多、藻类繁殖过剩产生自蔽反应、水体有机质过多),悬浮物过多、透明度低,常常导致水体缺氧、鱼虾浮头,藻类死亡,养殖环境恶化,鱼虾极易发病,因此有必要使用絮凝剂对水体悬浮物进行吸附络合沉降,以改善水体透明度,增加阳光照射深度,提升藻类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解氧。
(3)肥水
肥水最重要作用之一,是增加氧气。池塘通过肥水,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透明度就越低。浮游植物的作用,是能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浮游植物越多,则放出的氧气就越多。因此保持丰富的藻类是较科学增加水体溶解氧的方式(但不能过量既我们常用的透明度)。至于增氧机、化学增氧剂类产品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方式,因此肥水也是重要的调节水质方式之一。
三、池塘水体调节方案
1、水质及水色正常情况下日常维护方案
适宜鱼体健康生长的水质指标范围:
①PH值:7~8.5为宜。
②溶解氧:5mg/L。
③透明度:20-40CM。
④氨氮:浓度0.2毫克/升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它们发病;浓度达到0.2毫克/升~0.5毫克/升,则对类它们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浓度超过0.5毫克/升,对它们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它们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⑤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毫克/升时,不会造成损害;达到0.1毫克/升~0.5毫克/升,它们摄食降低,腮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含量高于0.5毫克/升时,它们臀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⑥硫化氢:不超过0.2毫克/升。
日常维护方案:
调水之前建议:对于使用了消毒、杀虫、杀菌的水体中,对水体解毒一次。
①5、6、10月份,每月至少二次使用水产专用菌(水体中上层)及以上生物底改素改底(底部的分解)调节和稳定水质,同时每隔10天使用专菌剂拌喂饲料,改善鱼体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减少粪便排出,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②7、8、9月份,高温季节应增加底改和调水产品使用频率(每月至少三次),每10天使用可沉底生物制剂和水产专用复合菌调节和稳定水质,同时每隔10天使用专门菌剂拌喂饲料。
③无论水质如何,建议使用特效净水王每月至少一次。可以起到综合预防水质发黑、起泡及解毒、增氧作用。
④养殖过程中如水质较瘦特别是在中期,可适当加大投喂量及投入部分生物肥同时配合氨基酸肥水(但一定要找出水质瘦的原因如是否水体毒素存在、氮磷比例失调等等)。
⑤如按以上方式日常维护,可延长换水时间是普通养殖换水时间二倍及以上时间。可通过肉眼及检测水质理化指标进行日常监控,当限值上升快到极限时,既可换水三分之一。不可一下全换,否则易影起水产起动的对环境的不适。
2、水质出现普通浑浊时,速效底改化水泼洒,每亩用量500克,当水质出现严重发黑发绿起油膜及水泡等情况,高效净水王,每亩用量800克;后均用复合芽孢等微生态制剂产品在第三天进行全池泼洒后;以上二种处理方式后视水色改变情况连续使用一到二次改变后,恢复普通日常调水。
四、精养鱼池如何正确肥水
1、高产鱼塘水肥标准
判断水质肥浓是否适当,主要是看水色,水色是池水中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组成的反映,是调节、掌握水质的依据。凡是水质符合“肥、活、爽”这三个字,就是好水,这三个字的具体标准是:肥一透明度适中,约25~40厘米,这种透明度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丰富、适宜。活一所谓活是指水质会不断变化,它有三种表现:一是上午水质较淡,透明度大,下午水质较浓,透明度小。除了每天有日变化,每隔几天或更长时间会浓、淡交替出现。二是有水华出现,水华是在无风晴朗之日,水面出现一条条,或一块块浓淡相间的颜色,并不断移动。水华有程度不同之分,条状水华是最理想的水质,水的肥浓适中,浮游生物组成好,可消化种类多;而大片云状水华,是水质过肥的象征,是“转水”的先兆,必须及时注水。三是下风有油膜浮在水面,有粘性,发泡,一般上午呈黄褐色,下午呈绿色,渔民称早红夜绿。爽一水质看起来浓而不混浊,呈油绿色(包括蓝绿、黄绿色)或红褐色(包括茶色),表示浮游生物组成好。
2、如何科学合理的施肥。
(1)了解肥料种类及特性
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复合肥
A有机肥:特点是有机质高、氮、磷含量低,主要培养浮游动物,施用后见效较慢但因营养全面,肥效较好且持久。
未发酵的有机肥料主要有粪肥(猪粪、牛粪、鸡粪、鸭粪、鸟粪等)、绿肥、堆肥等。未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在水中会腐烂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放出有毒气体(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等),同时带入大量致病菌及寄生虫卵,对鱼类生长会带来较大影响,不建议使用。
生物有机肥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各种畜禽粪便进行生物处理,转化为无公害、高效的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有机质含量高,可作为基肥使用或花鲢养殖主要用肥品种。
②经高温腐熟,杀死了大部分病原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发生。
③生物有机肥中添加了有益菌及其分解产物,既可作为鱼类饵料,又具备调节水质的作用,减少鱼病发生。
B无机肥:包括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尿素、硫酸铵等)和磷肥(过磷酸钙、重钙、磷酸一铵等)以及当前厂家以氮和磷源为主要原料添加微量元素配置而成的配方肥,特点主要是培养浮游植物,肥效快但不持久。
C复合肥: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营养较全面,在某个适合温度时间段内,具有有机肥效持久无机肥快速起肥两者优点同时施放简单。
(2)根据不同季节科学搭配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对于精养模式(草鱼):施肥应贯彻春秋季根据水温及投料情况,应施生物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复合肥为主、带中间(夏季水温高时施用无机肥料)、重施基肥、巧施磷肥,以磷促氮,通过“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看鱼状况)施肥技巧,采用有机与复合及无机肥结合的方法合理进行施肥,可保持养鱼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
冬季(11-来年2月)水温低,溶氧高,耗氧低,此时施入一定量生物有机肥作基肥,对来年肥水可起到促进作用(日常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如在冬季施了基肥的朋友,来年肥水特别快。反则,肥水效果则慢或是总是肥不起来。同时对于主养或套养花白鲢用户:水温低鱼体只能说是生长缓慢,并不是完全停止生长。经科学研究证明:即使低于零度的冰层以下,照样有硅藻和轮虫在正常生长。经解剖发现,即使冬季温度再低,鱼体内肠胃中照样会有被大量摄入的食物。这就说明,在相对低温时段向水体补充营养成分还是相当必要的,以促进鱼体保膘,保持健康状态。
而当春季(3~5月)水温上升时,水质转浓,池水中饲料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有利于鱼类生长,此时因根据水温情况施肥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为主,对于水体特别瘦的还因配合氨基酸肥水液同时使用,应次少量多,高温季节6月到9月,是投饲量最大的时期,鱼体排泄物多,耗氧量大,此时段不施肥或只补充磷肥,以调水改底为主(因为饲料及鱼体的排泄物也是一种肥料,但一定要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进行快速分解利用,否则易造成耗氧最终溶解氧偏低引发氨氮及亚硝酸盐超标。如水质较淡,施肥量也要次多量少勤施肥,保持水质肥活。晚秋(10月中下旬后),由于此时鱼体吃食量已下降,池塘内的排泄物等有机质减少及为了来年做基肥,需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施入相对量的生物有机肥。在每次施肥时,要根据水质情况而异,水质清淡要适当多施肥,水质肥浓,施肥后要加注新水或及时使用水产专用菌调节水质。
(3)施肥技巧
池塘施肥技术是一项比投喂技术更复杂的技术,需根据池塘条件、养殖品种、天气、肥料搭配等灵活施肥,下面介绍一些施肥技巧:
1.水体浑浊,含悬浮物及粘土颗粒多时,不宜先施肥,因先施用净水产品使粘土胶粒凝集沉降后再施肥。
2.使用无机肥必须注意氮、磷的比例平衡;高温期肥水必须少量多次;精养池及老池塘应注意可能缺乏磷肥(可进行测有效氮及有效磷及氮磷的比例是否正常)。
3.天气晴朗多施,阴雨天不施或少施,水色清淡多施,水色浓厚少施或停施,鱼活动正常多施,发现浮头或病害时不施。
4.在施用化肥时不能与碱肥混用,目前使用的化肥多呈酸性,一般都忌与生石灰、草木灰或其他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5.如以滤食性鱼类或套养了此鱼种的池塘,应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重施底肥,巧施追肥。做到看天、看鱼、看水施肥,追肥少量多次,不宜追施农家肥。始终保持池水透明度25cm-875px,当透明度小于500px时应停止施肥。
6.新池塘、泥砂底应多施有机肥同时前期配合氨基酸肥水液使用。肥水塘和淤泥较多的老鱼塘,可少施不施有机肥,以微生物为主进行有效分解利用。
7.主养投料鱼的精养塘,应注意:前、后期根据水温注重施肥(生物有机肥与益生肥水素),中期根据水色实际情况少施或不施肥(主用生物制剂进行饵料及鱼排泄物肥效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