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对虾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一些有益微藻能起到调节水质,稳定养殖环境的作用。但一些有害微藻则会给对虾养殖带来威胁。
一般认为水色是水产水体质量的外观表现,不同的水色往往能反映出不同的水质状况。在对虾养殖户眼中,茶色水通常被认为是硅藻水,也就是常说的好水。然而看似不错的茶色水其实不全是硅藻水,不同处理、不同水体藻相会有大不同,有时甚至蕴藏危险。
一、池塘存在的问题
池塘为高位池,位于海南省昌化地区,面积1.8亩。水源为地下水。2015年8月12日,池塘水色为茶色,优势类群为硅藻,甲藻少量检出,14日对池塘进行消毒,第二天再次监测取样时发现,池塘水色稍淡,但总体变化不大,但对虾出现浮头,肝脏颜色浅,边缘较模糊。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周边养殖户也存在类似状况。
图1消毒前后的水色对比
(A:消毒前的水色,优势类群为硅藻;B:消毒后的水色,颜色略浅,有大量甲藻检出)
图2倒藻前后对虾肝脏的状态
(A:倒藻前,肝脏颜色深,轮廓清晰;B:倒藻后,肝脏发黄,边缘模糊)
二、问题分析
池塘消毒虽然看起来能消除一定的有害细菌或藻类,实际却会造成池塘生态系统紊乱,打破原有池塘生态平衡,导致藻相、水色随之发生变化。本文所描述的现象即由于消毒带来了一系列变化,虽然水色仍然是茶色水,但藻相早已发生变化,镜检发现大量的裸甲藻和少部分锥状斯氏藻。
甲藻属于鞭毛藻的一类,多数可运动,是水体中常见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在池塘中对对虾产生危害的有多甲藻和裸甲藻。大量繁殖时,容易造成缺氧泛池,且会释放毒素,对养殖生物造成危害。海南夏季温度高,水温在30℃以上,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迅速,容易发生倒藻现象,甲藻适宜生长于营养较丰富的水体中,常在倒藻后滋生,取代硅藻成为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加之高温并不适合硅藻生长,导致硅藻藻相无法长期持续,维持健康优良的藻相难度大。
三、判断与解决方法
由于甲藻运动能力强,且具有趋光性,在池塘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进行较为明显的垂直移动,从而能够更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在表层水体聚集。因此可以通过观测一天中不同时段的透明度变化,若在早晨六七点钟和阳光强烈的中午透明度相差4-5cm左右,则有可能水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甲藻或其他类型的鞭毛藻,以此可以初步进行判断。
但若是甲藻在水体中密度较低,或是需要确证,最好的方法仍是结合显微镜镜检观察。显微镜下鲜活的甲藻呈双锥形或纺锤形,游动迅速,甲藻的颜色根据种类不同,大致有黄绿色和褐色(多甲藻),无色和绿色(多为裸甲藻)两大类型,在镜下很容易识别。按照经验,若在一个视野下能看到5个以上的甲藻,则说明水体中甲藻已有一定数量,需要采取措施。
图3:虾池常见甲藻
(A:锥状斯氏藻,褐色;B、C:裸甲藻,无色)
若发现池塘水色异常,或者对虾不上料台,需要及时进行确认,遇到甲藻或裸藻较多的情况,可以将其及时杀灭,再适当排水换水,搭配微生态制剂,重新培水培藻,以起到稳定水体环境、建立优良藻相的目的。
四、总结与建议
海南虾池多为高位覆膜池,水体小、全年温度高、光照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十分迅速,容易滋生有毒有害藻类。通过观察发现,常规的消毒措施可能会导致藻相演替,但池塘水色并不会起太大变化,这种情况会导致养殖户产生误判。建议有条件的养殖户最好配备显微镜和一些常规检测的设备或药品,且掌握一些基本的藻类鉴定知识,并在消毒之后关注池塘的藻相变化,做到提前预警预防。不要等到水色发生剧变或者对虾浮头甚至死亡时才去采取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海南昌化对虾项目组韦宁、王鑫、刘荣军、胡田恩、李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