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猪蓝耳病常见的六大误区

时间 : 04-15 投稿人 : 凝蝶 点击 :

猪蓝耳病常见的六大误区 | 动物养殖知识

误区一:猪耳朵发蓝(紫)就一定是猪蓝耳病

虽然有专业背景的技术工作者已经从猪只一出现耳朵发蓝(紫)就判断猪只患有猪蓝耳病的误区里走了出来,但相当程度的中小猪场从业者仍认为猪只耳朵发蓝发紫与猪蓝耳病有着必然联系。实际情况却是,能引起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都可能引起猪只耳朵发蓝发紫,不同类型肺炎造成肺泡交换氧气的功能出现障碍,血液中氧气含量大幅下降,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高,血液颜色变暗,淤血充血的病变部位特别是耳部就容易表现出紫色蓝色,同时一些疾病引起的心功能障碍使心脏泵血循环功能减退,血液循环受阻,在肢体末梢(耳缘、腹下等)出现淤血而呈现紫色。所以猪蓝耳病是引起猪只耳朵发蓝发紫原因之一,但它们之间的关系绝非必然。

误区二:依靠单个猪只或静态猪群检测的抗体S/P值来判断猪群的蓝耳病感染状态

由于商品化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广泛推广与运用,使得在中国对蓝耳病的诊断和监测主要依靠抗体检测而非抗原本身的检测来进行,毫无疑问系统的抗体检测对田间猪蓝耳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与此同时田间工作者对抗体检测数据的解读也存在着大量的误区,比如说只要检测血清S/P值大于2.5就判断该猪只感染过蓝耳病野毒或判定猪群蓝耳病不稳定。猪群自身抵抗力的不同,单个猪只的个体差异性,疫苗毒株的不同都会引起猪只免疫或野毒感染后抗体的S/P值处于不同水平,单纯依靠S/P值的大小就得出结论显然是不科学的,要想利用S/P值来监测阳性猪群猪蓝耳病感染状态,必须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猪群进行系统的采样,同时结合不同历史阶段抗体数据辅以猪群临床状态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当然随着国内抗原诊断水平与国际的接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对猪群系统的抗原检测将更为流行。

误区三:猪场根据本场猪蓝耳病病毒ORF5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来选择疫苗的毒株

由于猪蓝耳病病毒本身基因组的复杂性,单靠ORF5基因片段的同源性分析是无法判断疫苗毒株与野毒交叉保护性的,ORF5基因序列相似性越高并不意味一定交叉保护越好,疫苗的交叉保护力需要通过严格的攻毒保护试验来鉴别。养猪发达国家对野毒ORF5基因测序主要应用在猪群内部毒株的变化动态的监控而非疫苗的选择上,当然在猪蓝耳病疫苗的选择上,除了交叉保护力的因素,疫苗本身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样是重要指标。

误区四:药物本身可以抑制猪蓝耳病病毒繁殖

虽然一些药物在控制继发细菌感染与间接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方面对猪群蓝耳病的防控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能够被科学共同体认可的对猪蓝耳病病毒本身繁殖可以抑制的药物至今仍未面世。虽然目前存在着一些对特定病毒有效药物,但也仅限于应用在人类特定病毒性传染病的控制上,且价格十分昂贵。通过全面的生物安全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仍是控制动物和人类病毒性传染病的不二法则。

误区五:免疫了猪蓝耳病疫苗的猪群就不会再发生猪蓝耳病

对猪群免疫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稳定的猪蓝耳病疫苗,可以有效的降低猪蓝耳病感染带来的临床症状,降低感染猪只排毒量,但由于猪蓝耳病病毒持续性感染、易变异等特性,要想在阳性猪群彻底消除蓝耳病的影响必须结合生物安全、猪群流动管理、后备猪隔离驯化等综合防控方案进行系统防控,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引进的猪蓝耳病控制五步法就是针对特定猪群进行的定制化蓝耳病系统防控方案。

误区六:在免疫猪群中猪蓝耳病稳定后就可停掉猪蓝耳病疫苗免疫

认识这个误区首先要来认识猪群免疫猪蓝耳病疫苗的两个作用,因为猪蓝耳病为持续性感染疾病,猪场一旦感染很难净化,所以免疫猪蓝耳病疫苗的第一个作用为:降低猪场内部野毒循环给猪群带来的影响,第二个作用为:防止外部毒株侵入猪群带来的影响。如果猪群持续免疫合格疫苗,内部循环野毒的载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猪群的猪蓝耳病状态也会逐步稳定,但如果此时停止疫苗免疫的话,在疫苗免疫力失去效力时,猪群由于生物安全漏洞而引入外部毒株,外部毒株就相当于侵入了一个无特异性免疫力猪群,这样带来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也许对于生物安全非常严格的猪场相对可行,但在中国绝大多数生物安全薄弱的猪场,这样的做法万万不可取。如果按照同样的逻辑推导,口蹄疫、猪瘟疫苗最应该停掉,显然这是不符合中国猪场的现实情况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普及,我们的养猪从业者每天都会被大量的猪病防控信息所包围,筛选科学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困难,以上关于猪蓝耳病认识的常见误区希望能对相关人士在筛选有用信息时起到相应的帮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