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棚室低温高湿环境,利于多种病害发生,那么,在管理时,就应首先着手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如围绕提升棚温、降低湿度等方面进行,尽可能地减少病害的发生。
调节通风,补充二氧化碳。冬季内外温差大,通风会带走大量热量。冬季通风应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适当通风降低棚内湿度,补充二氧化碳。在棚内湿度可控的情况下,在棚内点燃大棚增温块、酒精等增加棚内温度,并提升二氧化碳浓度,可减少通风,增加棚内储热,有助于提高地温。
加强整枝打叶,增加地表见光。深冬季节,气温最低,光照最弱,需要尽可能地增加光照。对于冬春茬尖椒来说,当前第一茬果实已经进入快速膨果期,需要大量营养,致使中间2-3节,花芽分化不良,几乎坐不住果,因此,可以将该部分枝杈全部疏除。同时,底部老叶、残叶、黄叶也应一并疏除,避免植株间郁闭,增强通风透光性。
摘除的残枝落叶,要立即清理出棚室,防止地表病原菌侵染后成为传播源头。整枝时,尽量选择晴天进行,工作结束后,应立即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生物菌剂等,加强病害预防。
覆盖碎秸秆、稻壳等。秸秆等富含有机质,在高湿度条件下,逐渐腐烂,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对改善棚内环境有好处。同时,操作行铺设秸秆、稻壳等,增加白天储热,夜间吸湿,同时,还能提高土壤通透性。
用对地膜。黑色地膜吸热,光线照射在地膜上,会直接转化为热量,提高了气温,对地温的提升帮助不大,因此,建议菜农选用透明地膜,已经铺设黑色地膜的,可以将操作行部分卷起,改为铺设稻壳或秸秆。
(来源:北方蔬菜报种植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