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也叫缢蛏,蛏子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丰富,是餐桌上是一道不可少的佳肴,在市场上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价格相对比较的稳定,所以养殖蛏子具有很大的养殖前景,那么,应该怎么养殖蛏子呢?养殖蛏子有什么技术方法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的小编来说说蛏子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缢蛏的生活条件
缢蛏,俗称“蛏子”,分类学上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贝类,因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生长适宜温度为8℃~32℃,pH7.8~8.5,适宜的海水比重为1.010~1.020,比重在1.005以下和1.022以上时会对缢蛏的摄食、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久旱天气,蛏塘池水蒸发量大,盐度升高快,若不及时补充新水,蛏子摄食量会降低,生长缓慢。因此,从缢蛏的适盐情况看,河口处的蛏子由于盐度适宜、变化较为稳定,生长较池塘的快,产量高。
蛏塘
蛏塘应选择潮流畅通,进水口位于低潮线以下的沿海滩涂地区,以便在最低潮时仍能进水。埕面底质应以稳定的泥砂质、砂泥质和软泥质为宜。蛏埕(蛏塘中“种”蛏子的田,呈长方形)距蛏塘水面的距离应保持在40~100公分,既利于蛏子摄食浮游藻类,又能保证蛏子得到充足的溶氧。蛏苗播种前,应对蛏塘清淤整池,清除敌害生物、治病菌。一般在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用生石灰清塘,将池水排至30公分以下,全池泼洒生石灰(50公斤/亩),消毒结束3~5天,可开始进水,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播种
蛏苗播种,可在每年的12月份至翌年8月份进行。早投苗,苗种规格小,生长期长,后期苗规格大,生长期短。根据苗种规格选择合适的投苗量,一般苗种规格1.2万粒/公斤,每亩(蛏埕面积)播种12万粒。播种方法采用撒播方式,顺风向撒播,以求播种均匀。
蛏子的摄食及养蛏施肥
缢蛏摄食属滤食性,食料以硅藻门中的骨条藻最多,占其饵料生物的91.5%。除了浮游藻类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颗粒等。冬季或早春季节水温低,光照不强,肥藻较为困难,可以用大豆5~10公斤/亩,加4~6倍的海水磨成豆浆,全池泼洒,不仅可供蛏子直接摄食,还可当作肥料培藻。
施肥培藻是缢蛏养殖的重要环节。肥料选择上可采用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一般作追肥,有机肥既可以作追肥,也可以作底肥。养殖全过程不要一直使用化肥,否则化肥的过度使用会破坏蛏塘底质的自净能力;化肥营养单一,形成的藻相不稳定,肥效也不持久。化肥可以用碳铵、尿素、过磷酸钙等,有机肥多采用“有机碳肥”,如安琪“博田”酵母源有机渔肥。两者搭配,可丰富蛏塘藻类的多样性,维持藻相的均衡稳定,预防单施化肥造成的水质灰暗、池底发黑,增强蛏子“吐水”的活力。施肥时,氮磷化肥和“博田”有机渔肥轮流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一次性混用。“博田”渔肥每亩施用量为3公斤左右,氮磷化肥的施加量应能保证蛏塘水体氮浓度在2毫克/升、磷浓度0.2毫克/升以上,氮磷比控制在10:1左右。
以上就是养殖蛏子的技巧了,在养殖蛏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质问题,给蛏子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这样蛏子才能长得好,只要蛏子长势好了,在市场上也是可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的。
(来源:第一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