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第一年发现了一颗野山参,第二年发现他不见了,而第三年发现他又出来了。有人会觉得人参会跑,其实是第二年的气候环境不适合人参生长,休眠了一年。其实人生的生命力很顽强,只剩一个芦头,也会长成主体;但是也很脆弱,遇到不好的环境,就会休眠一年。
野山人参都生存在大山里,如长白山。山林里野兽比较多,人参主体又很脆,有时候会被鸟兽损坏,或者被践踏。这样就会发生蹲芦的现象,也叫吞芦。一般情况下,第二年又会继续发芽成长。
挖人参时人参怎么会跑啊?
人参是珍奇药材,在中国自古被当作精灵,因而入山采参自有一套带有神秘而特殊的山规、习俗。 采挖人员通常有严密的组织。采参时,每人手持一根索拨棍(俗称“索罗棍”)横挑前进压草寻参,按山规不许多说一句话,一发现人参时立即大声呼叫:“棒槌!”(据说叫一声“棒槌”,人参就会被“定住”不再逃跑)。接着又用草帽覆盖,使人参束手就擒,并用红绳把参绑在树枝上,这样才算捉住了人参。采参人的语言也有讲究,挖参叫“抬参”,充满敬意。 参农们不仅“挖”出了严密的劳动组织、完整的生产程序,还总结出一套按季节上山采挖的规律。采参可分几个阶段:阴历四五月间,参苗萌发,叫“放芽草”;六七月间,参叶藏在杂草中难找,叫“放黑草”,民间称“青榔头市”;八九月间,秋天参籽成熟,鲜红光洁,形似鸡腰,冠诸团生细杆之上,很像榔头,民间称“红榔头市”,这是采参的黄金季节;九月以后,参籽落净,又叫“放刷帚头”、“放黄罗伞”,或称“放韭菜花”。这几个俗语形象地概括了人参生长各个季节的不同形态,在民间广为流传。 几千年来,采挖人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生产文化,成了采参地区所特有的民俗。这些风俗现在看来似乎不可理解,却无疑透露出祖祖辈辈热爱生活、征服自然的强烈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