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蜜蜂养殖技术:蜜脾的调温原理

时间 : 11-16 投稿人 : 梦槐 点击 :

蜜蜂繁殖群中心温度变化只有0.4摄氏度,它们是如何做到的繁殖的?

因为工蜂有调控蜂巢温度的能力啊。

蜜蜂养殖技术:蜜脾的调温原理 | 养殖常见问题

蜜蜂繁殖期在有子脾的地方,温度必须维持在35摄氏度左右,幅度不能超过半度,幼虫必须在35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才能正常发育。所以子脾也都在蜂巢的中心,蜜蜂最密集的地方,才能维持正常温度。

在低温时候,比如10摄氏度左右时,蜂群为了正常繁衍,工蜂就必须依靠自己的体温升高蜂巢温度。工蜂吃足蜜糖后,能自由的提高体温,使体温维持在35摄氏度左右,然后再贴近幼虫巢房,就如孵蛋一样使幼虫保持35摄氏度的温度。

只要工蜂足够,密集强盛,哪怕在0摄氏度以下,也能使幼虫正常发育的。只要保证巢房里温度正常,蜂巢其他部分随着外界温度变化也不会影响幼虫发育的。

如果温度过高时,工蜂也必须要让蜂巢温度维持在35摄氏度左右。一般情况下,蜂巢温度比室外温度高3~5摄氏度,所以当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蜂巢温度就可能会过高。此时工蜂并不能用自己的体温能保证幼虫发育正常。因为蜂巢温度高了,工蜂自己的体温也会升高。这时候工蜂就会通过翅膀扇风加强空气流通降温,同时大量的采集水珠挂在蜂箱壁,通过蒸发水分带走热量。这对于小小的蜜蜂来说是十分辛苦的工作,但为了保证幼虫正常发育,工蜂丝毫不能懈怠。只要蜂巢温度,湿度不正常,幼虫就会发育不良,造成残疾。高温干燥会使幼蜂的卷翅病,孵化出来的幼蜂都是翅膀残缺不能飞行的无用蜂,这样对蜂群就是巨大的损失。

所以温度过低或者过高时都必须依赖东风来进行调节,气候条件变化多端,昼夜温差大,是很难有适宜的温度让幼虫正常发育的。为了应对恶劣的气候条件,必须有密集强盛的蜂群。别以为蜂王产下卵,幼虫就能长大,如果功夫没有能力维持正常的蜂巢温度湿度,幼虫可能夭折,死亡引发疾病,也可能发育不良,长成残疾蜂。

养蜂不能不顾自然条件,胡乱的刺激蜂王多产子,要认真考虑工蜂是否能够调控好蜂巢温度,是否能把幼虫抚养长大?否则多产子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蜜蜂繁殖的最佳温湿度是多少?它们怎样适应温湿度的强烈变化?

广东梅州梅县石扇镇中蜂养殖户和金柚种植户为您解答:蜜蜂繁殖的最佳温湿度是多少?它们怎样适应温湿度的强烈变化?

通过了解蜜蜂的生物学习性,我们可以知道,蜜蜂属于变温昆虫,单个蜜蜂在静止状态下,其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当数十只、数百只乃至数千只上万只的蜜蜂聚成蜂团,就可以表现出调节温度的能力。湿度同理,蜜蜂数量少时,对湿度的控制往往很被动,可以说完全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它们也会找到一个最佳的湿度的空间聚集于此;当蜜蜂数量众多,便会掌握调控湿度的主动权,将湿度控制在最佳的、最适合蜜蜂生存的范围内。蜜蜂就是这样,通过群体活动,分工协同,在蜂巢内创造所需的最佳温湿度条件,便于蜜蜂的生存、繁殖和发展。

一、蜜蜂繁殖的最佳温度

1、在一个正常的蜂群内,无论外界气温如何变化,只要蜂巢中有卵、幼虫和封盖子出现,蜂群便会将这些蜂儿所处的巢温,调整至最适合其生长发育的最佳范围内。据蜂群生物学表明,意蜂最佳的温度范围为: 34.4-34.8度。对中蜂巢温进行测定发现中蜂子脾区最佳温度范围是34.7-35. 1度,比意蜂略高一些,这个温度的差异,跟各自蜂儿生理代谢有差异有莫大的关系,符合于对自然界中,身体越小的动物昆虫,体温往往有越高的的倾向。

2、蜂群群势越强,对温度的调节能力越高。一般三脾足蜂以上的蜂量(大概1万只蜜蜂左右)就可以将繁殖温度在不发生异常情况下牢牢控制在最佳范围内。而在育儿区外围及其他无虫卵封盖子的巢脾上,温度受外界和巢内温度的影响,波动较大,一般变化在10-35℃范围内。这些地方主要为外勤采蜜蜂和休闲蜂栖息的主要区域,而蜂王和日龄较小的抚育蜂则栖息在育儿区内。

3、蜂群巢温的变化,时刻都处在一个动态平衡当中,是蜜蜂特有的自然属性,不可以随意打破,任何任何导致巢温升高,成蜂发热(应激性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敏感期蜂儿异常,出现烂子、立蛆。尤其是对中蜂来说,保温过当,饲喂不当,提脾检查过久等等都会影响蜂儿正常发育。

二、蜜蜂如何适应温度的强烈变化

1、在低温期通过吸蜜与运动产热升高巢温

在冬季和早春低温季节,蜜蜂为通过吸蜜和运动来抵御低温,升高巢温,维持蜂儿正常发育的最佳温度。冬季如果断子,则通过吸蜜和紧密结团来提高巢温保证自身生存。另外,处于蜂儿进入大幼虫期和封盖期,也会产生相当可观的热能,这也是春夏季导致分蜂热的原因之一。

2、在夏季高温期,则以扇风、采水等方式,来促进空气流通,促使水分蒸发,从而达到散热降温目的。除此之外,仍感觉闷热的蜜蜂会以离脾,出巢爽飞,增加认巢飞行次数等方式纳凉,如,在夏季夜晚,可见到蜜蜂堆积在巢门口纳凉。如果这样还无法降低巢温,维持在最佳温度范围的话,则会通过筑造王台,分出一部分蜜蜂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三、蜜蜂繁殖的最佳湿度

巢内的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且温度变化主导湿度的变化。在育虫区由于温度变化较恒定,蜜蜂调节也比较主动,因此,湿度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变动在相对湿度35% ~45%。而在育虫区以外的巢脾上,湿度变化幅度较大,相对湿度在45% - 80%之间,在大流蜜期,也可能达到100%的饱和湿度。中蜂喜湿,对巢内的有较高的湿度要求,经常可见到巢内有水珠出现,这是正常情况,而意蜂喜干,如果巢内出现大量水珠,则说明你的饲养管理出现了问题。

四、蜜蜂如何适应湿度的强烈变化

蜜源状况、抚育状况、蜂群所处的生活阶段、外界自然湿度、蜂种因素等等都是引起巢内湿度变化的因素。

1、大流蜜期,蜜蜂将含水量较高的花蜜采集回来,通过酿造,加快花蜜中的水分蒸发,使得巢内的湿度显著增加。但是,在蜂巢的育儿区,会通过扇风将湿气排出到育儿期外围,保证最佳的育儿湿度,这就是为什么蜂箱内壁会出现水珠的原因。

2、在蜂群生活的旺盛时期和育儿时期、新蜜入巢期,由于新陈代谢加强、有含水量高的蜜入巢、外界湿度增高时,蜂巢湿度都会明显增高,蜜蜂则通过不断扇风,将这些湿气限制在蜂箱内壁范围内,使水汽凝结成水珠,从而降低湿度,等到巢内湿度低时,这些凝结的水珠又会重新蒸发,增加巢内湿度

3、蜂蜜是调节蜂巢湿度的重要缓冲物。当外界湿度增高时,高浓度的蜂蜜会吸收一批水分,使蜂巢内湿度相对降低一些。外界湿度降低时,蜂蜜又能释放出一些水分,使蜂巢内的湿度相对升高。在群势下降幅度大或结成紧密的越冬蜂团后,常可见到蜜脾的暴露部分因湿度长期过大,致使封盖蜜房中的蜜胀破蜡盖外溢,或者因湿度长期过小,而导致蜂蜜高度浓缩甚至结晶的现象。

以上是我对问题“蜜蜂繁殖的最佳温湿度是多少?它们怎样适应温湿度的强烈变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多年养蜂过程中实践多所做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喜欢的朋友,还请给个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分享自己经验的动力,希望能通过分享帮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夏天蜂箱如何降低温度呢,没有树荫,求教详细解说?

1、在夏季中为了给蜂群降温,人们可以把蜂箱移动一些树荫浓密的地方或屋檐下面,避免阳光直射在蜂箱上面,如果找不到自然降温的环境,就要人工为蜂箱建立起凉棚,或者拉起防晒网,这些做法对蜂群的降温都是大有好处的。

2、在夏天中的每天中昨午时,可以在蜂箱的四外多洒一些凉水,这样也能起到为蜂群降温的作用,再就是中午时要把蜂箱的通气窗打开,巢门也应该扩大一些,加强蜂箱内部与外部的空气流通,对降低蜂群温度也有明显的作用。

3、当外界的温度超过三十五度时,可以向蜂箱内部洒水,同时也增加对蜂群中蜜蜂水的喂食量,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还要向蜂箱外部洒水,如果温度过高,可以在蜂箱附近放一些冰块进行降温。在夏季时除了人工降温以外,还要管理好的蜂箱,减少蜜蜂敌人的出现,对蜂群安全度过夏天是大有好处的。

封盖子脾需要工蜂保温吗?

::在一个蜂群中是由粒籽,幼虫和蛹来传承后代的,而这些小生灵不但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粮而且还需要合适的温度,那么蜜蜂箱里的温度靠什么升降呢?

一是大自然的温度,二是靠蜜蜂来调节的,箱内温度高时密蜂就离脾,温度低时蜜蜂就会蜜集在巢脾上涌挤运动增加巢温,封了盖的蛹脾虽然不吃东也需要温度温的,所以说封了盖的籽脾也需要工蜂保温。但是如果把封盖籽脾放在衡温箱里不用工蜂保温也能正常出房。总而言之封了盖的子脾还是需要保温的。

蜜蜂度夏,应该怎样管理?

蜜蜂越夏阶段如何管理?

蜜蜂越夏管理得好坏,直接决定蜂群的活力和秋季繁殖力。给据我们蜂场的养殖经验,分享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1、度夏准备。6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续高温,这个时期为度夏期。度夏前应合并2框以下的弱群,每群应调整到4~5框群势,清除箱内或巢脾上的巢虫,群内应有1~2框封盖蜜脾。

2、降温管理。应将蜂箱移至树荫或屋檐下,或搭凉棚遮荫,中午高温时可在蜂箱四周洒水降温,打开通气窗和扩大巢门,以利于蜂群降温。

3、定期喂水。当室外气温超过35℃时,给蜂群及时喂水。喂水办法:每天下午五点以后,在饲喂器中加入清洁、干净水源,水的深度不超过二厘米,第二天下午,把头一天盛水倒掉,放入新的水源,以免水质变坏。

4、勤观察。高温天气应以箱外观察为主,防止蜂群产生飞逃“情绪”。若发现工蜂出勤少,应选择傍晚开箱检查,及时改善箱内生活条件。

5、保持安静。暑天切忌经常开箱检查,这样会扰乱蜂群安宁而引起盗蜂。一般每周检查一次,而且检查时动作要轻、时间要尽可能地快,温度高时,不易检查。

6、天敌防治。夏季高温时,应垫高蜂箱,同时在地面撒石灰粉,以防蟾蜍、蚂蚁为害蜂群,并经常捕打胡蜂、马蜂、蜘蛛等野外天敌。

7、贮足蜜。夏季蜂群蜂蜜消耗量很大,在不妨碍子脾发展的前提下,巢内应尽可能多贮蜜,对贮蜜不足的应及时奖励饲喂。

8、越夏后检查。越夏后期,野外出现零星蜜源,蜂群开始繁殖,应及时全面检查,调整群势,清除巢虫,合并弱群并进行奖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