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来源。太选1号(原名93-128)系山西农科院作物遗传所以晋汾34号作母本,大穗、耐旱、抗倒品种黄冬谷作父本,经DNA导入,通过多代连续定向选育而成。2003年3月通过国家谷子新品种鉴定。
2、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叶鞘紫色,无分蘖,苗期生长整齐,茎秆粗壮坚韧,生育期125天左右。主茎高122厘米,穗长20.2厘米,穗型呈纺锤形,穗码松紧度适中,短刚毛,穗重16.1克,穗粒重12.5克,出谷率76.5%,千粒重2.66克,黄谷黄米。1级耐旱,抗倒性2级,中抗谷瘟病,对谷锈病,纹枯病抗性1级,高抗黑穗病、线虫病、白发病。
3、营养品质。该品种品质优良,米粒鲜黄,小米蛋白质含量为13.03%,脂肪含量4.30%,维生素B16.2毫克/千克,直链淀粉14.92%,胶稠度130毫米,糊化温度4.4。2003年3月在全国第五次优质米品质鉴评上荣获国家二级优质米称号。
4、产量表现。1998-2000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三年平均亩产273.4公斤,比对增产8.65%。2001-2002年参加西北春谷区联合区试,在山西、甘肃、北京门头沟等五地两年10点(次)试验,平均亩产237.3公斤,比对照晋谷16号增产3.78%,增产点数为60%,在北京门头沟7个参试品种中连续二年排位第一。2002年在两省一市三地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4.7公斤,比统一对照晋谷16号增产15.8%,增产点数为100%。
5、栽培要点。亩播量0.8-1.0公斤,以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亩留苗2.5-3.0万株,播前施足底肥,有条件最好秋施农家肥,出苗后及早定苗,中耕锄草,适时追肥。
6、适宜范围。适合山西省中南部、甘肃庆阳、秦安、北京门头沟等无霜期150天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030031山西省太原市农科北路16号电话:0351-71277327136763传真)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