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膜覆盖是指大拱棚套小拱棚,再覆盖地膜的栽培模式。近年来,山东省夏津县大力推广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技术,马铃薯于2月上旬播种,5月初收获,较露地栽培提早40天左右,平均亩产量达到3000公斤,收入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一、建造拱棚
采用钢结构无支架大拱棚,南北走向,棚宽12米,棚长100米,棚中央高3.5米,两侧肩高1.5米。大拱棚要提前扣棚升温。
二、整地施肥
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平衡复合肥(17-17-17)150公斤、生物有机肥10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硼砂1公斤。冬前深耕土地,耕前将腐熟有机肥一次性施入,然后深耕30厘米,使土壤冻垡、风化,以减少越冬病虫害。
三、选用良薯
选用适应地方市场需求、早熟、高产、抗病、优质的鲜食品种,如荷兰15、费乌瑞它、中薯3号等脱毒种薯品种,每亩需种薯130公斤左右。
四、处理催芽
催芽前再次进行种薯挑选,剔除病烂薯块,经2~3天晒种后,药剂拌种杀菌。晾干后于温暖(20℃)的地方催芽,芽长2~3厘米播种。播种前2~3天切块(也可先切块再催芽)。当切到有病薯块时切刀要用消毒液消毒。切成25~50克带1~2个幼芽的种块,尽量带顶芽(在同等条件下,用小整薯播种比用切块种薯增产20%以上)。将切好的种块摊在背风向阳处晾干,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1升后喷到100公斤种薯上进行药剂拌种,不仅能预防苗期蚜虫、蛴螬、金针虫的为害,还可使薯块抽芽早且芽壮。将拌好的种块用沙土分层培好,用湿布盖住,放在湿度为85%、温度为18℃~22℃的室内催芽。当芽长到1~2厘米左右时,取出种块放在散射光下晾晒,待芽变成浓绿色的壮芽后再播种。播种时按大小芽分级,便于田间管理。
五、适期播种
一般在2月上旬播种。播种前15天造墒,然后将肥料施入土壤,用机器浅耕细耙,将土肥混匀并起垄,垄高25~30厘米,垄宽80厘米,垄距40厘米。拱棚内采用人工播种即可。采用一垄双行栽培,大行距95厘米,小行距25厘米,株距22厘米,每亩播种5000株左右。播种时用圆木棍(直径8厘米)打孔15厘米深,芽眼朝上放入薯块,并将长芽种块和短芽种块分开播种,然后盖土喷施除草剂,每亩用33%施田补乳油1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均匀喷于地面,覆盖地膜,每2~4行扣一个小拱棚。
六、田间管理
出苗前一定要压好棚膜,以增加地温,促进马铃薯早出苗。只要确保播种时土壤墒情好,出苗前不需浇水。通常播后20天左右出苗,要及时破膜放苗,使幼苗顺利出土。破膜时间一般选在晴天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16时以后,阴天可全天放苗。当幼苗出齐并长至10厘米高时浇齐苗水,要小水浇灌,防止大水漫垄。苗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70%。
用枝条抽打的方法及时除去二膜上的积水,以增加膜的透光性。大棚二膜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26℃,夜间12℃~14℃。随着气温的回升及幼苗陆续出土,可在中午开小口通风2~3小时,以调节温度。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量炼苗,温度过高把小拱棚完全去掉,但不撤一膜和三膜,以备寒流来袭时及时覆盖防冻。
当马铃薯现蕾时应及时摘除花蕾,以节约养分,使养分集中供给块茎生长。到“谷雨”前后,视天气情况可撤除保护设施。结薯期薯块迅速膨大,需水量增多,必须要增加浇水量,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每隔7天左右浇1次水,连浇2~3次,要掌握小水勤浇的原则,水不要漫过垄顶。在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阶段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85%,收获前保持在65%~75%。
马铃薯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满足不了植株生长的需要,因此要喷施叶面肥,每亩用0.3%的磷酸二氢钾50公斤均匀喷洒在植株叶片上。在收获前7天左右要停止灌溉,防止粗糙和烂薯,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以利贮藏。
(来源:河北农科110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