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地、整地及施肥。选择土层深厚、土壤潮湿、肥沃的沙壤地块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深耕冻垡,耕深20-30厘米,亩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500千克,或充分腐熟的饼肥125千克以及过磷酸钙30千克和氯化钾20千克或草木灰若干,做到疏松、潮湿、不板结。地块深翻耙细后整地做畦,畦面中间略高,两边稍低,做到畦面平整、草净、疏松。畦高8-10厘米,畦宽100-120厘米。在做畦的同时,清理好田沟,沟宽30厘米,以利管理。
二、选用品种。应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株矮的脱毒马铃薯品种。适宜我地种植的品种有鲁引1号,克斯4号等。
三、种薯处理。为预防种薯带菌传染,如疮痂病、黑痣病及黑胫病,可用不加温的福尔马林250倍液浸种20-30分钟,浸后捞出闷6-8小时,或用50℃的福尔马林120倍液浸2-3分钟杀菌消毒。
四、切块与催芽。在播种前20天,进行切块催芽。每次要用消毒刀切块,每个切块不少于20克,并带有1-2个芽眼。亩用种量为150千克。切块后进行种薯消毒,在5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置于阴凉处晾干,然后用温床催芽。将处理过的种薯,在铺有湿砂的苗床上放一层,用沙盖没种薯后再放第2层,一般放2-3层,最后盖上草帘防寒保暖。待芽长1厘米左右,用散射光晾薯壮芽后,即可播种。
五、播种与规范覆膜。立春前播种。播种前5-7天在畦面先覆膜增温,待土温达8-10℃时,揭去地膜,起沟埋植,沟深10厘米。栽时芽尖朝上,距地面约3厘米,行距28厘米,株距25厘米。一般亩栽7000-8000株。一般播后盖土5-7厘米厚。盖膜前覆土后,亩用50%乙草胺乳油50-60克对水40千克,细喷畦面防除杂草。覆膜应拉平、压紧、贴实、封严。
六、田间管理。当出苗70%-80%时,应及时破地膜放苗并追施提苗肥。破膜后用土封口,亩施尿素5千克。幼苗期以追施速效氮肥为主,如干旱可结合灌水亩施腐熟人畜粪300千克,尿素6千克。发棵期亩施氯化钾6千克,尿素6千克。结薯期可用0.3%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混合液叶面喷施1-2次。出苗前结合追肥少量灌水。出苗后干旱注意浇水。发棵期耗水量大,应及时沟灌。结薯前期适当控水,结薯期不能缺水,结薯后期严控水分。春马铃薯如遇6℃以下的低温易受冻害,可用草木灰覆盖幼苗。苗高8厘米左右,及时去除幼弱分蘖及花蕾。当地温达25℃以上时,应及时去膜。为控制秧苗徒长,促进早熟增产,当发棵终止,有30%现蕾时,可用70毫克/千克多效唑化控1-2次。
七、病虫害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为早疫病和晚疫病,开花期要经常检查发病情况,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到田外深埋。早疫病在开花前后,用75%的百菌清粉剂600-8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晚疫病在开花前后每隔14天喷1:1:100的波尔多液,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
(来源:《安徽农业》200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