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玉米种植户反应茎基腐病严重。究其原因,玉米种植区域普遍高温多雨,暴雨暴晴,最有利于病菌侵染。这个病是毁灭性的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治疗。玉米茎基腐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细菌性的,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病部软化、腐烂,关键是会发臭,然后从茎基部往上扩散;一种是真菌性的,由瓜果腐霉菌所致,就是老百姓习惯称的青枯病。
细菌性茎腐病病菌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随气流和风雨传播蔓延。高温多雨,潮湿闷热,叶鞘积水,最有利于病菌侵染。当玉米60厘米高时组织柔嫩易发此病,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也有利于病菌侵入。玉米连作地由于土壤内存在大量细菌而发病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多,伤口多而发病重。轮作、排水良好及磷、钾肥比例适当地块植株健壮,发病率低。
防治发病初期可施用溴菌腈,严重了直接拔掉带出大田销毁。故而重点在预防,建议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播种时可以采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2%进行药剂拌种或5%根保剂按种子用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
真菌性茎腐病玉米苗期发病主要是由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或者由于肥力较差、天气过旱或过涝、土壤中除草剂残留过多,造成幼苗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势弱,抗病性降低。玉米近成熟期发病,一方面与品种自身的抗病性有关,另一方面与高温多雨,尤其遇暴雨突然转晴有关。施氮肥过多,过度密植、田间郁闭以及对植株造成各种损伤,都会加重病情;玉米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大,发病重;低洼积水的玉米田也极易导致发病。
防治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栽培技术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注意合理轮作,防止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合理密植,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
(来源:甘肃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