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野芋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野芋 |
拉丁名 | Yě Yù |
英文名 | |
别名 | 老芋、野芋艿、野芋头、红芋荷、野芋荷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林阴、溪边等处。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本草经集注》 |
更多 | 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根茎。夏、秋季采挖,晒干。 |
《中药大辞典》:野芋
拼音注音
Yě Yù
别名
老芋(陶弘景),野芋艿、野芋头(《纲目拾遗》),红芋荷、野芋荷(《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根茎。夏、秋季采挖,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林阴、溪边等处。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球状,上生褐色的纤毛。叶基生,有肉质长柄;叶片大而厚,呈卵状广椭圆形,先端较尖,基部耳形,全缘,带波状。花单性,黄白色,成肉穗花序,雌花生于下部,外有佛焰苞。浆果橙红色,内有坚硬的种子2颗。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叶(野芋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药理作用
块根可食;但因含草酸钙,故刺激性强,煮熟即无。据云以此作食品者,肾炎发病率高;茎能使甲状腺肿大。某些亚种的野芋含皂素毒甙,有人报告从其中提出的酸性皂素毒甙0.1毫克注射于大鼠,可立即致死。死后解剖除有溶血现象外,肾上腺有明显的郁血。各人对此毒甙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如食入量不大,不致中毒。
性味
辛,寒,有毒。
①《纲目》:"辛,冷,有大毒。"
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辛涩,寒,有毒。"
注意
江西《草药手册》:"供外用,切勿内服。"
功能主治
治乳痈,肿毒,麻风,疥癣,跌打损伤,蜂螫伤。
①《本草拾遗》:"醋磨,敷虫疮疥癣。"
②《纲目拾遗》;"葛祖遗方:合麻药,治跌打损伤,痔瘘麻风,敷肿毒,止痛,治疮癣,捣敷肿伤。"
③江西《草药手册》:"解毒,止痛,消肿。治内外痔疮,小儿脱肛。"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复方
①治乳痈:野芋头和香糟捣敷。(《纲目拾遗》)
②治风热痰毒(急性颈淋巴腺炎):野芋根-个,对称切开,用一块(切面向内),贴于患处,布条扎紧,初起者,可以消散。如局部发生红疹、灼热、发痒等反应,以龙胆紫药水涂搽,便可消散。(《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毒蛇咬仿:鲜野芋根捣烂如泥,或同井水磨糊状药汁,敷或涂搽于伤口周围及肿处。(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黄蜂、蜈蚣咬伤:野芋根适量,磨水外搽;或以鲜野芋根适量捣烂涂搽。(《江西草药》)
⑤治土鳖咬伤:野芋鲜根和芝麻子共研碎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