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竹叶菜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竹叶菜 |
拉丁名 | Zhú Yè Cài |
英文名 | |
别名 | 马耳草、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火柴头、千日晒、大叶兰花竹仔草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阴湿地或林下。分布华东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
更多 | 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的全草。 |
《中药大辞典》:竹叶菜
拼音注音
Zhú Yè Cài
别名
马耳草(《贵州民间方药集》),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福建民间草药》),火柴头(《苏南种子植物》),千日晒、大叶兰花竹仔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地或林下。分布华东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态
匍匐、多年生草本,或茎上部上举,多少被毛,节上生根。叶草质;椭圆状卵形,长3~7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急剧收缩而成一阔柄,鞘和叶柄被疏长毛。佛焰毡与上部叶对生,或2~4个聚生,有极短的柄,漏斗形而压扁,长和宽约8~14毫米,淡绿色,被疏毛;花蓝色,每一毡内数朵;萼片3,膜质;花瓣3,长3~4毫米。蒴果膜质,长4~5毫米,有种子5颗,粗糙。花期夏、秋。
性味
《福建民间草药》:"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小便不通,淋沥作痛:竹叶菜一至二两,酌加水煎,可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赤痢:鲜饭包草二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疔疮肿毒,红肿疼痛:竹叶菜一握,以冷开水洗净,和冬蜜捣匀敷贴,口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蛇伤:鲜竹叶菜,以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冷服,渣敷伤部。(《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