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越橘叶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越橘叶 |
拉丁名 | Yuè Jú Yè |
英文名 | |
别名 | 熊果叶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高山针叶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国药的药理学》 |
更多 | 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的叶。6月间开花时采叶,晒干,贮干燥处。 |
《中药大辞典》:越橘叶
拼音注音
Yuè Jú Yè
别名
熊果叶(《新疆中草药手册》)。
出处
《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
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的叶。6月间开花时采叶,晒干,贮干燥处。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针叶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
原形态
越橘,又名:温普(《盛京通志》),红豆、牙疙瘩。
常绿矮小灌木,高10~12厘米。茎直立,小枝细,灰褐色。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厘米,宽6~10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近全缘,叶缘有细毛,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有腺点;叶柄长0.5~3毫米,有白毛短总状花序,生花数朵;萼短钟状,4裂;花冠钟形,长4~6毫米,白色或带粉红色,裂片4,广卵形;雄蕊8,花丝有毛;花柱丝状,超出于花冠外。浆果近球形,熟时橘红色,径5~7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本植物的成熟果实(越橘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
含熊果酚甙、熊果酸、洋梨甙、毛柳甙、4-羟苯基、β-龙胆二糖甙、金丝桃甙、萹蓄甙、槲皮素3-D-葡萄糖-L-鼠李糖甙。2-o-咖啡酰基熊果酚甙、异槲皮甙。又含焦性儿茶酚型鞣质7.9~8.2%,中有d-儿茶精、l-表儿茶精、d-没食于儿茶精。
药理作用
干燥全草的5%提取液对雄蛙有抗性激素作用,此作用并非由于鞣质所致。卧的浸剂或煎剂可作利尿剂(治肾结石),并可用于风湿、痛风,果可用于维生素缺乏症。
性味
《新疆中草药手册》:"味苦涩,性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国药的药理学》:"用于淋毒性尿道炎,膀胱炎及急性偻麻质斯。"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能利尿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钱。
复方
治尿道炎,膀胱炎;能果叶二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