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红花栝楼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红花栝楼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栝楼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400-1540m的山谷密林、山坡疏林及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红花栝楼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anthes rubriflos Thorel exCayla.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
拼音注音
Hónɡ Huā Guā Lóu
别名
栝楼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红花栝楼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anthes rubriflos Thorel exCayla.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400-1540m的山谷密林、山坡疏林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
原形态
大草质攀援藤本,长达5-6。茎粗壮,多分枝,具纵棱及糟,被柔毛。叶互;叶柄较粗,5-12(-18)cm;叶片纸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宽几相等,7-20cm,3-7掌状深裂,裂片阔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中央裂片长(10-)12-16cm,宽(3-)4-6cm,侧生裂片稍短,先端渐尖,全缘,或具细齿,或具不规则的粗齿,叶基阔心形,弯缺深2-3cm,宽3-4cm,上表面深绿色,被短刚毛,后渐无毛,而具圆糙点,背面淡绿色,被短柔毛,沿脉更密,基出掌状脉5-7条,在背面隆起,侧脉弧曲,网结,细脉网状。卷须3-5歧,疏被微柔毛。花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粗壮,长10-25cm,具纵棱及糟,被微柔毛,中部以上有(6-)11-14花;苞片阔卵形或倒卵状鞭形,长2.5-4cm,宽约3cm,深红色,被短柔毛,边缘具锐裂的长齿;花梗直立,长约10mm;花萼筒长4-6cm,红色,先端扩大,径10-14mm,被短毛,裂片线状披针形,长12-16mm,宽3-5mm,先端渐尖,全缘或略具细齿;花冠粉红色至红色,裂片倒卵形,长13-16mm,宽7-11mm,边缘具流苏;花丝短;雌花单生,花梗长约2cm,密被柔毛;花萼筒筒状,长约3cm卵形或球形,长7-9.5cm,径5.5-8cm,成熟时红色,平滑无毛,先端具短喙;果梗粗壮,长约3cm,具纵棱及沟,被短柔毛,被短柔毛。种子长圆状椭圆形,长12mm,宽4-5mm,黄褐色,种脐渐狭,另端平截,无棱线。花期5-11月,果期8-12月。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解毒散结。主肺热咳嗽;胸闷胸痛;便秘;疟疾;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