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牛含水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牛含水 |
拉丁名 | Niú Hán Shuǐ |
英文名 | |
别名 | 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多德草、紫花草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田边、路旁及河岸沙地等处。分布我国西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甘肃卫生通讯》8:35~38,1972 |
更多 | 为玄参科植物紫花秧的全草。果期采收,晒干。 |
《中药大辞典》:牛含水
拼音注音
Niú Hán Shuǐ
别名
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多德草、紫花草(《内蒙古中草药》)。
出处
《甘肃卫生通讯》8:35~38,1972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紫花秧的全草。果期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路旁及河岸沙地等处。分布我国西北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细多分枝,灰绿色。叶少,下部叶对生较大,上部叶互生较小;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毫米,宽2~4毫米,全缘或有疏细齿。总状花序:萼钟形,先端5浅裂;花冠管圆柱状或上部张开,2唇形,紫色;雄蕊4,内藏,2长2短。蒴果近球形,开裂,棕褐色。种子多颗,稍沉没于多少肉质的胎座上。花期7~8月。果期8~9月。
功能主治
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腺炎,尿道感染,荨麻疹,皮肤瘙痒。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清热解毒,散风止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钱~1两。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神经衰弱:倒打草300克、甘草100克,熬浓缩膏,每次剂量应含倒打草生药3克,每日2至3次.
②治皮肤瘙庠、荨麻疹、湿疹:倒打草适量,煎水洗。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牛含水根与等量的茎叶果,分别水煎3次,合并药液,浓缩至每100毫升相当生药75克。每服10毫升,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2疗程。治疗133例,近期痊愈8例,显效50例,好转5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7.2%。在有效病例中,一般给药3天即见咳嗽减轻,痰减少。或用牛含水地上部分制成每毫升含生药1克的注射液,供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2毫升,注射3天后停1天,再注射3天,共注射9次。治疗25例,近期痊愈3例,显效11例,好转10例。疗效出现时间比口服快,一般给药当天或次日即可见效。不论口服或注射,平喘作用均较差;对合并肺气肿者作用亦不明显。应用期间未发现重大副作用。
②治疗多种急性感染
用100%牛含水注射液行深部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第1天2次,以后每天1次,至痊愈为止。治疗小儿肺炎、小儿扁桃体炎、小儿支气管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腺炎等共26例,治愈20例,显效、好转、无效各2例。一般注射1~2次后即开始好转。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