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现代化养殖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抗菌药物在畜牧养殖当中的应用也很普遍,细菌的耐药性也在日益增强。细菌耐药性对畜牧养殖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耐药性不断增强,耐药谱在不断增宽,这会使得抗菌药物对细菌性疾病在治疗时候,丧失其必有的效果,进而加大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会导致一定的药物残留,对于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1 畜牧养殖中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分析
畜牧养殖生产中,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灭活酶或醇化酶,其能够导致药物水解和相关的结构发生变化而失去活性。细菌能够生产具有特殊作用的酶,而这种酶可以直接对抗菌药物的活性进行破坏,一般情况下,有水解酶和修饰酶等等。
细菌也能够使药物结合位点被修饰,从而导致其作月的靶点发生改变。药物的结合位点发生改变,是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一个主要因素。临床有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都能够产生甲基酶,钾及镁能够使23SrRNA上腺苷N-6,6位二甲基化。它会导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该细菌核糖体的结合减少,所以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细菌所产生的主动外排系统或者是非渗透性膜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有一些绿脓杆菌具有非渗透性膜,其能够使抗菌药物在细菌体内不能够达到足够的浓度,因此无法发挥有效的抗菌消炎作用。临床有研究表明,对于红霉素的耐药性菌株,进行编码出现异常的膜相关蛋白,在细菌的表面可以形成外排泵,能够有效地将进入细菌体内的红霉素泵排出体外,因此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因细菌生成物被膜形成也会导致机体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细菌生物被膜主要是因为细菌在其生长过程当中,相关环境之内所产生的细胞外多糖基质,涉及到了纤维蛋白和脂多糖等多种糖类复合物,其能够相互黏连并生长,可以不断的将自身包被,进而形成微菌落的聚集体。细菌生物被膜能够通过一种或多种类菌群细菌来组成,所以其对于多种抗菌药物,都具有更高的耐药性。
2. 畜牧养殖中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应对措施
针对畜牧养殖当中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需要有效控制畜牧养殖中耐药性问题,所以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着手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需要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畜牧养殖当中滥用抗菌素,这和畜牧兽医工作者以及养殖户的责任意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合理地使用相关的抗菌素,其基本要求就是必须确定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同时选择具有相对的抗菌谱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对其进行给药,避免盲目地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避免长期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特别是在饲料当中长期添加相关的抗菌药物。
不断地强化宣传和培训工作,制定有效的用药规范。因为很多基层人员缺乏对抗菌药物和外用性的重视,而且因为用药知识的基础薄弱,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不能对其进行对症用药,这会导致大剂量用药和延长疗程的情况普遍存在,使得一些耐药菌株的繁衍日益严重‘3]。所以针对于此,相关部门需要强化宣传工作,使人们对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认识有所提升,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此来强化兽医工作者和相关的基层养殖户的用药常识,同时为其发放相关的用药指南宣传册,以便于更好的帮助人们进行合理用药。而且作为药政管理部门还需要对药物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规范,农业部需要制定相关的用药规范,只有多个部门综合的对耐药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避免畜牧养殖当中出现细菌耐药性。
要加强饲养管理和辅助治疗,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对养殖场进行规划,保证环境污染。在日常的喂养过程当中,需要在饲料当中添加一些益生素和一些中药免疫增强剂,能有效增强动物的免疫能力,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需要采用中药机制或者补充电解质等多种方法进行辅助治疗,从根本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养殖网:www.nczfJ.com/]。
3 结语
本研究主要简单地针对畜牧养殖当中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和相关对策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畜牧养殖当中为了有效防止畜牧业出现不良事件,首先要提高养殖户的主观认识,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的使用,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指导,有效的改善畜牧养殖当中耐药菌普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