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蟹农们真正的秋冬季节马上来临,你家的大闸蟹将会面临种种问题,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

时间 : 2024-10-13 23:14:43 投稿人 : 代真 点击 : 1632 次 加入收藏

中秋节刚过,各地批发市场水产品价格大幅“跳水”,特别是吵得沸沸扬扬的大闸蟹价格更是比节日当天下降一半。中秋节吃大闸蟹,更多是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真正质量上乘的大闸蟹还是在10月下旬以后。近日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秋意越来越浓。秋季又是河蟹全年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河蟹极易发生死亡的一个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养殖户稍有松懈,不注意加强管理,往往会造成河蟹的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使全年养殖生产功亏一篑。因此,如何增强河蟹秋季养殖管理,预防意外死亡,是保证全年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

蟹农们真正的秋冬季节马上来临,你家的大闸蟹将会面临种种问题,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

一、引起河蟹死亡的三个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1、昼夜温差较大造成河蟹“感冒”从而引起死亡

由于入秋后昼夜温差较大,水体温差变化也大,特别是秋季雨水天气多,雨后水体温差有时甚至会达到9—10℃左右,一些体质差的河蟹对这种较大幅度的温差变化往往很难适应,极易患“感冒”,进而引起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死亡。对这一现象应在日常生产中注意适时调控水位,防止水温剧烈变化,天气变化较大时适当加深水位,注意注入的新水与老水的温差不要大于3℃,定期用石灰水消毒。此外,水面多留些漂浮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对保温控温也可以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2、因投饵不当引起死亡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变化随之加大,河蟹的食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过度投喂植物性饲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出现所谓“胀死”现象。此时应增加投喂小鱼、蚯蚓、螺蛳等蛋白质含量较高易消化的饵料,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辅以少量植物性饲料,既有利河蟹消化吸收还有利河蟹增肥壮膘。投食要做到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相应减少投饵量。同时注意不投不洁饵料,以免引起河蟹的肠胃疾病。

3、及时捕捞,预防和减少自然死亡

河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一次次的蜕壳,体积变大,体重增加,进入秋季(9—11月)特别是“霜降”前后(10—11月)都会有一批二年生的河蟹性腺发育成熟,由“黄蟹”蜕壳变成“绿蟹”,性腺成熟的河蟹由于体内渗透压升高,刺激成蟹进行降河洄游,到浅海去繁殖后代。这就是俗话说的“西风起,蟹脚痒”,这时如不将其及时捕捞上市,继续留在淡水环境中饲养,极易导致河蟹发生逃逸及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生理失调死亡。现在一些养殖户为片面追求效益往往将已成熟达上市规格河蟹进行囤养,待市场量少、价高时进行出售,这时更应注意对性成熟“绿蟹”进行及时分拣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捕捉河蟹的几种方法

秋冬两雹正是河蟹捕捞的旺季,成蟹需尽快起捕销售,幼蟹应尽快捕捉投放或并塘。因为河蟹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岸活动,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又会掘洞而居,所以捕捞较为困难。捕捉成蟹,人们常利用其生殖洄游习性,在其洄游通道上进行捕捉。与成蟹相比,幼蟹却不具有这一习性,捕捉起来就更为困难。因此,人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1、地笼捕捉法

幼蟹由于增长体重及脱壳的需要,摄食较为旺盛。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它们常在池边浅滩处及水草丛中寻找食物,这时捕捉幼蟹可设置地笼、网套等捕捞工具,一般在第一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起捕。由于幼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在夜晚出来找食,在地笼中先放入河蟹喜食的鱼肉动物内脏等饲料进行引诱,效果会更好。

蟹农们真正的秋冬季节马上来临,你家的大闸蟹将会面临种种问题,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

2、抄网捕捉

水草是幼蟹培育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水草幼嫩、可口,还能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幼蟹常在这里栖息捕捉时,可用手抄网等工具快速抄入水中,然后迅速地连水草一起捞起,由于幼蟹较为敏捷,遇声响后立即下潜而落入网袋,剔除杂物,即可一一捕捉。

3、拖网捕捉

若池中幼蟹密度较高,可用拖网捕捉。捕捉时,可将拖网沿池边来回拖拉,幼蟹会被动进入网袋,起网后即可捕捉。使用这种方法,常在并塘后的幼蟹池中进行,使用时要注意次数不能过多,防止搅浑水体,引起池中缺氧,造成存塘幼蟹死亡。

4、流水刺激捕捉

将池水排干,幼蟹常钻入洞中或潜入底泥。这时,可利用幼蟹具有逆流而上的习性,用微流水刺激,待幼蟹出来时捕捉。方法是在池中央开一道小沟,在池塘的一边缓慢进水,另一边以相同的速度出水,在水流处,常有许多幼蟹逆流而行,进入小沟,捕捉起来极为方便。

5、搭巢捕捉

利用幼蟹穴居的习性,在捕捉时,可事先有意识地投放砖块、瓦片等障碍物,待池水排干后,幼蟹会自动地钻入其中,掀开砖块、瓦片即可捕捉。在冬天,池水抽干后,沿池边用湿草包、水草团、农用薄膜等覆盖。因其中温暖,幼蟹会以此为巢穴,捕捉时,可顺次地掀开这些覆盖物。

6、挖洞捕捉

池水抽干后,幼蟹常钻入洞中。发现蟹洞,可用小铲沿池边挖穴,挖到洞底,即捕捉。

7、干塘捕捉

将池水快速抽干,因幼蟹来不及打洞而暴露池底,可直接下水捕捉。综合使用上述各种幼蟹捕捉法,可干净、彻底地捕完池蟹。

相关文章

  • 10月份以后,河蟹易感染此种疾病,蟹农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10月份以后,河蟹易感染此种疾病,蟹农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病蟹摄食明显减少直至拒食,蜕壳困难,爬行缓慢,无反抗逃逸能力,常爬伏在池边浅水处或水草上,脚肢不停地抖动,故称"抖抖病"。河蟹发病初期四肢尚能伸直,以后便往回缩不能伸直。病蟹站立不稳,翻身困难,行动无力,不能爬行,连续颤抖,无食欲并停止摄食,体内积水,...

    280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养殖户如何确定河蟹开始脱壳及脱壳期管理技术要点
    养殖户如何确定河蟹开始脱壳及脱壳期管理技术要点

    河蟹蜕壳是脱去坚硬的外骨骼,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主要指幼体),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既是一次节律性生长,又是一场生理上的大变动。究竟河蟹一生蜕壳多少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有人认为17次,也有人认为19次,还有人说是28~32次。究竟有多少次,目前有两点已统一:1、河蟹蚤状幼体经...

    2622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庭院生态养龟技术
    庭院生态养龟技术

    庭院养龟,由于水体面积小,水质易污染,饲养成本高,生长缓慢,因而影响观赏龟的饲养和商品龟的发展。为解决庭院养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的指导下,采用生态养技术,经2年的实践,充分显示它能调节水质,丰富食料来源,大幅度降低饲养成本,无病害发生,能满足龟的生长发育要求,效果显著,现将庭院生态养龟效果...

    2909 乌龟 淡水养殖 乌龟养殖 乌龟养殖技术 乌龟养殖方法
  • 鲑鳟鱼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及预防
    鲑鳟鱼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及预防

    鲑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一、病毒性疾病1.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原 病原体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精液;水平传播:病鱼的粪便、尿、分泌物将病毒带入水中,...

    1384 笋壳鱼养殖方法 淡水养殖 笋壳鱼 笋壳鱼养殖 笋壳鱼养殖技术
  • 防治鱼病抢时间
    防治鱼病抢时间

    在日常鱼病防治门诊工作中,笔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水产养殖户前来询病问药时,不带病鱼样品前来检查,只说有鱼死,说不清死鱼的症状,使得渔技人员无法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往往因此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就鱼病的发现、送诊、用药等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供水产养殖户参考,希望对养殖户赢得鱼病防治时间,减少经济损失有所帮助。一...

    61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鳝雄化育苗技术
    黄鳝雄化育苗技术

    黄鳝在雌性阶段时的生长速率只有变成雄性阶段的30%左右。在商品鳝的催肥中,采用提前雄化鳝苗措施可取得良好效果。1、雄化对象。鳝苗自腹下卵黄囊消失的夏花期即可开始施药雄化,此时进行雄化周期最短;单重达20克左右时的幼苗期开始雄化效果也较好,但用药时间要长一些。单重达50克以上的青年期还可进行雄化,但需在入秋时开始进行;开...

    2374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冬季淡水白鲳病害防治技术
    冬季淡水白鲳病害防治技术

    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防治: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硝酸亚汞加水全池...

    828 淡水养殖 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养殖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养殖方法
  • 草鱼肝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草鱼肝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近年来,由于长期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及高营养指标配合饲料的使用,导致草鱼肝病的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草鱼肝病易被养殖户忽视而耽误治疗,现就几年的门诊经验谈几点看法。一、草鱼肝病的病因目前,渔民的鱼病防治大多依靠使用化学药物,而很多养殖户频繁的乱投药物导致鱼类肝脏损伤:其次外来的污染物增多,渔民进排水己受到不同程度的污...

    241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鲶鱼增产有窍门
    鲶鱼增产有窍门

    鲶鱼属热带性鱼类,个体大,肉多刺少,味似河鳗,故有“八须鲶鳗”之称,并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等优良性状,是淡水鱼的优良品种,但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当水温降至7℃以下时容易冻死,因此生长期很短,全年仅5~6个月时间,由于在自然水域不能过冬(两广除外),故在捕鱼旺季鲜鱼上市量高度集中,造成鱼货积压,售价低廉,效益不高。...

    241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高端罗非鱼料新锐产品介绍—海大罗大优
    高端罗非鱼料新锐产品介绍—海大罗大优

    评价产品的效果有两个标准,一是真实数据,二是客户评价。用过海大罗大优高端罗非料的客户是这样说的:“这个料的确好,别的料长肚子,罗大优喂鱼背部长肉。”从数据上反馈,罗大优14天时间鱼由0.46斤长到了0.71斤,增重0.255斤,远远高于行业水平。罗大优已经成为高端罗非料的新锐。海大集团2014年推出全新的高端罗非料——...

    1694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鱼池科学加水四要点
    鱼池科学加水四要点

    1.注入的水必须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且温差不宜过大,一般鱼苗池温差不超过2摄氏度,鱼种池不超过5摄氏度。2.抽水时应抽取水源上层水。一般将抽水管插入水面下30cm左右,这样的浅层水有机质含量低、溶氧含量高、水温与水池温度相近,注入池塘后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3.加水前应排出池塘底层部分原池水,然后注入新水,并且进水口用...

    136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鳝出血并发肠炎病的防治
    黄鳝出血并发肠炎病的防治

    02年7月底,投放了1000斤鳝苗下箱,分养在50个网箱中,规格为6m×2m×1.5m,苗种规格在40~50克/尾,刚下箱一段时间里,鳝鱼生长正常,摄食较理想。8月15日左右,持续下雨,外加上又是今年刚开始养殖黄鳝,经验不足,平时预防工作没做好,黄鳝开始发病的症状表现为:早上经常看到鳝鱼上草,捞起观察,发现其体表有出血...

    442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鳗鱼养殖常见病烂鳃病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常见病烂鳃病防治技术

    1.病因及症状:由细菌或某些寄生虫侵入鳃部引起。病鳗外观几乎看不到异常,病鱼离群独游,浮头。打开鳃瓣,鳃丝组织破坏,缺损大。随病情的发展,用手指轻压病鳗鳃部,有血水黏液流出。贫血,呈白色,肝脏变黄白色。该病多发生于高温期,主要危害成鳗,鳗种少发生,零星死亡。投料量过多、吃得过饱是该病发生的诱因。2.防治方法:①防止过食...

    1737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罗非鱼健康高产养殖的水质管理与起捕技术
    罗非鱼健康高产养殖的水质管理与起捕技术

    1、水质管理用水质量应该符合我国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要求。卫生指标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5051-2001)》规定,那些易在水产品及人体内残留、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等的浓度限值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的有关规定。因此...

    1608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漫谈金鳟池塘流水高效养殖技术
    漫谈金鳟池塘流水高效养殖技术

    金鳟,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没有明显的下限,下限水温接近0℃的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是集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养殖...

    1744 淡水养殖 冷水鱼 冷水鱼养殖 冷水鱼养殖技术 冷水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