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入秋了,又到了锚头鳋病的高发期,养鱼户如何有效防治?

时间 : 03-14 投稿人 : 忆山 点击 : 2438 次

作者:肖建春肖健聪

进入秋天,天气渐凉,水温开始降低,有些养殖户就已开始着手越冬前的准备,改底调水或是进行预防性的杀虫消毒等。如果一些养殖户遇到的水质问题,不吃食问题,那改底调水肯定是需要的。之前已写过好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杀虫消毒的问题。这几天,好多养殖户发来的照片,鱼体身上许多红点,或是鱼的尾部翘出水面。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寄生虫引起的。再结合这段时间的水温,每年这个时候锚头鳋都有一个爆发期,水温适宜繁殖,再加上水体中有促进繁殖的载体有机质,越是这样的水体,锚头鳋越多。一个月前,一水库老板说水库有花白鲢在死,由于当时死得并不是太多,于是就建议老板观察两天,如果是打鱼引起的,一两天过后就没有了,如果还有那就得用药。但一周后还在出现死鱼,老板看死的不是特别多,也就没有用药,这样一拖就是一个月。这种情况,看似节省了药钱,但死的鱼,还有因为发病引起的减产才是最大的损失。特别是这种越冬前,出现鱼异常跳出水面,鱼体上有红点,或是尾部露出水面,俗称的翘尾巴病,以水库为例,如果有锚头鳋引起少量死鱼,如果不杀虫,明年一开春,必然会引起寄生虫病。

鳋头鳋的繁殖速度惊人,一昼夜就可以产成百上千个卵,锚头鳋排出的虫卵孵出无节幼体,经过5次蜕皮变成桡足幼体,桡足幼体再蜕4次皮,需要3-4天,当锚头鳋在第五桡足幼体时,达到性成熟,在鱼体上交配后的雌性苗头鳋寻找合适的寄主,开始寄生生活。在现在最适的温度下,产出的卵,只要5-7天后雌性的锚头鳋就将寄生上鱼体,如果水体里有一条雌性苗头鳋,那7天后,水体里就可发展成几百条锚头鳋。根据今年的气温,现在正是许多地方锚头鳋病的高发期。

入秋了,又到了锚头鳋病的高发期,养鱼户如何有效防治?

雌性锚头鳋经过变形,头部深深的扎入鱼体的肌肉内,一般的外用药物很难将其杀灭。但锚头鳋的生长特点,寄生在鱼体上分童虫、壮虫和老虫三个时期,可杀灭其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一般的氯氰菊脂或是阿维菌素均能达到杀灭的效果,但对于寄生在鱼体上的童虫效果较差,尤其是壮虫,很难将其杀灭。所以只有根据其周期性,每间隔5-7天用一次,连用三次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杀灭锚头鳋的效果。针对锚头鳋,我通常建议养殖户用鱼虫安,持续作用时间长,只用一次,100毫升用2.-3亩,当特别严重时5天后可追加使用一次。建议可根据锚头鳋的生长特性,可在其还没有大量繁殖期,在有虫的情况下,提前杀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杀锚头鳋,掌握好杀虫时机

进入秋季,鱼的吃食大增,伴随而来的就是鱼的排泄物也增加,水体中的有机质随之增多,成了众多寄生虫生长繁殖的最佳场所。很典型的就是现在兴起的垂钓塘,很多钓友都喜欢用粉饵,这些饵料进入水体中,就会促进寄生虫的繁殖。比如今天上午就有一钓鱼塘老板给我发来了一段视频,现分享给大家。

我想这条虫大家一看就明白,锚头鳋。稍加细数,这条草鱼体表至少寄生有几百乃至上千条锚头鳋。如此多的锚头鳋,而且每条锚头鳋尾部都有两个卵囊,每个卵囊都怀有几十至几百粒卵,这些卵囊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在产卵,这就给锚头鳋的杀灭带来了难度。对于视频中如此众多的锚头鳋我们建议是需要杀两次,才能彻底解决这个寄生虫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间隔多长时间的问题。因为从卵孵化成无节幼体,经过五次蜕皮大约是2-3天,然后变成桡足幼体,再从第一桡足幼体蜕皮四次至第五桡足幼体,达到性成熟,在鱼体上完成交配,雌性锚头鳋寻找合适的寄主开始寄生生活,在水温20度左右,又要4天,所以总的时间就是六至七天,根据从去年至今年搜集的用鱼虫安杀锚头鳋的效果数据来看,大量锚头鳋寄生后,第二次杀虫选择的时机是按水温乘以天数等于100来计算,也就是说水温20度只间隔5天,当水温15度,则间隔7天,以此类推。当一条鱼上只有几十条锚鳋寄生时,按以往的效果数据,用鱼虫安杀一次就可以了,使用的剂量是一瓶100毫升用2.5亩水体,水深超过两米只按两米计算,无鳞鱼可用。

入秋了,又到了锚头鳋病的高发期,养鱼户如何有效防治?

大量锚头鳋寄生,多发于有机质多的池塘

关于锚头鳋还有一个业内的争论,就是一条鱼有多少条锚头鳋该杀,几条锚头鳋需不需要杀。前年听华中农大的陈昌福讲课时,陈教授就主张少量不杀,但这个不杀肯定还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讲而矣。在这些年我遇到的情况来说,我总结的要看水温,看水质,分清情况再定一条鱼上有几条锚头鳋该不该杀。一是看水温是趋于适合锚头鳋繁殖还是不适合,锚头鳋最适繁殖水温在20-25度,就现在这个水温,即使只有几条都该杀。因为当你发现的时候只有几条,但一周后就已经呈了几何倍数的增长,即便不死鱼,也会影响鱼的生长。二就是看水质,如果水质清廋,透明度可以达到40-50公分,这种情况比如再叠加上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也是可以考虑不杀的;假如水体中有机质多,很易于锚头鳋的繁殖生长,那肯定也是要杀的。

入秋了,又到了锚头鳋病的高发期,养鱼户如何有效防治?

虫体脱落后,鳃盖表面的锚头鳋留下的创口

最后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锚头鳋属于大型寄生虫,虫体脱落后会在鱼体表留下伤口,细菌会乘虚而入,特别是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嗜水气单胞菌,养殖水体里无处不在,一旦有伤口,鱼机体免疫力降低,就通过伤口、肠道进入血液,一旦定植成功,就在血液里分泌溶血酶,血液里的血红蛋白被溶解后,渗透出血管壁,鳃盖、鳍条基部及腹部发红,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菌性败血症。大量出血后,鱼就因机体缺氧而死。所以杀虫后的消毒,那是一定要用的。曾经就有人因为杀虫后没有消毒,最后损失很大,最后老板给我说,这个教训我花了几万元买的,早知道还是该听肖老师的。

入秋了,又到了锚头鳋病的高发期,养鱼户如何有效防治?

从鱼体上取下的锚头鳋

“出血病“与锚头鳋

进入夏季,温度升高,细菌繁殖加快,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有一波“出血病”的高峰期,说起“出血病”,其实准确的来说,应该叫细菌性败血症才准确,只是老百姓看到鱼体发红,就都叫成”出血病”,准确来说出血病,只有病毒引起的才叫出血病,比如草鱼的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让血液以细胞的形式流出血管;而细菌性败血症呢,比如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是由于嗜血气单胞菌进入了血液,在血管中定植成功,不断繁殖产生的溶血毒素,把血红蛋白溶解,让溶解后的血液通过血管壁渗透到血管外。所以出血病与败血症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大家都这样叫,也就约成定俗了。

在大家所讲的“出血病”中,还要分很多种情况,比出血是局部点状或团状发红,这种出血则可能是由寄生虫引起。小个体的寄生虫少量寄生时,并不会对寄主产生多大的危害,只有在大量繁殖时,才会对鱼产生危害。而大个体的寄生虫,如锚对鳋、鱼鲺、中华鳋则容易对鱼造成伤害,这些较大个体的寄生虫,像锚头鳋在广东叫叮虫,是以头胸部插入鱼的鳞片下,寄生处鳞片脱落,出现出血的红斑。这是锚头鳋寄生后最明显的特征。现在锚头鳋的种类大体分成三种,一种是多态锚头鳋,在花白鲢、团头鲂上常见;另一种就是草鱼锚头鳋;第三种就是鲤、鲫和鳗鲡锚对鳋。无一例的都会对寄生处造成创伤,在水质好,密度低、低温时,对鱼的危害相对比较小,一旦温度升高,在密集养殖的网箱、精养鱼塘,细菌则通过伤口进入血液,形成爆发性疾病。每年的5-6月,9-10月是全国性的发病高峰期。

入秋了,又到了锚头鳋病的高发期,养鱼户如何有效防治?

在治疗由锚头鳋等大型寄生虫引起的“出血病”时,应先杀虫,然后消毒。杀虫可选用鱼虫安,不伤藻对水体影响小,残留期短,无鳞鱼可用,用药相对更安全。按水体方量计算,100毫升可用2-2.5亩水体,水深一般计算至两米就可以了。用药根据锚头鳋的型态而定,若多为“童虫”,根100度日的时间关系,可以用两次,用药间隔期是5-7天;如是多为“壮虫”,施用一次即可。有些人有这样的经验,说锚头鳋涨一次水后,锚头鳋就没有了;或是用一次生石灰,锚头鳋又没有了;其实并非是把锚头鳋杀死了,而只是碰巧这些锚头鳋多为老虫期而矣。另外,锚头鳋叮后的创口相对大,在寄生时,细菌不易感染,而锚头鳋脱落后,细菌很容易通过伤口进入血液,所以在杀虫后两三天内应进行消毒。

入秋了,又到了锚头鳋病的高发期,养鱼户如何有效防治?

在对锚头鳋的研究上,花白鲢上寄生的多态锚头鳋的生物学研究要多一些,比如有些资料上就说,当锚头鳋脱落后可以从其血清中测得特异性抗体,证明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研究者也只对一龄以内做了研究,至于更长时间有没有特异性免疫力的获得,还有待更多的人去研究。

相关文章

  • 又至白露鱼病多发期,养鱼户有虫杀虫需谨慎
    又至白露鱼病多发期,养鱼户有虫杀虫需谨慎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因为昼夜温温大,清晨发现树叶上会有许多露珠,所以取名白露。今年的白露是9月7日,也就是昨天刚过,这对于我们辛苦了大半年的养殖户来说,那就预示着又进入了一个鱼病高发期,巡塘检查,该预防的提前做好。为什么说白露鱼病多发呢?而且还有“白露瘟”、“白露劫”的说法,其实这都与气候相关。进入秋...

    2147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家禽用药推广两法
    家禽用药推广两法

    饮水给药饮水给药即把药物溶于饮水中饲喂,是禽用药物最适宜、最方便的途径,这一方法适用于短期投药和紧急治疗投药,特别有利于发病后采食量下降的禽群。注意药物特性和饮水要求饮水给药要注意药物必须是水溶性的,同时,饮用水要清洁,若是用氯消毒的自来水,应先用容器装好露天放置1-2天,让余氯挥发掉,以免药物效果受到影响。注意调药均...

    215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淡水鱼竖鳞病的防治技术
    淡水鱼竖鳞病的防治技术

    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根鳞病、松球病等。这是鲫鱼、鲤鱼、金鱼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饲养的草鱼、鲢鱼、鳙鱼等有时也发生这种病。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有动力、无芽孢和革兰氏阴性。另外,有人认为此病是由气单胞菌,或类似这一类的细菌感染引起;也另有人认为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

    2007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羔羊软瘫的病因有哪?羔羊软瘫怎样治疗?
    羔羊软瘫的病因有哪?羔羊软瘫怎样治疗?

    近年来,有的养羊场有出现山羔羊软瘫现象,这对给养殖户加大了养羊难度,损失了经济效益。羔羊软瘫的原因有多种,所以在治疗上,需要找到病因,然后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才能早日使病羊不再软瘫,恢复健康。羔羊软瘫的5种病因1、母羊因素不少养羊户感觉母羊与羔羊软瘫的关系并不大,实则不然,可以说母羊是造成羔羊软瘫的首要因素,特...

    567 动物病害防治 养殖疾病大全 养殖病害
  • 夏秋季节淡水鱼打印病的防治技术
    夏秋季节淡水鱼打印病的防治技术

    打印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杆菌嗜水亚种,可危害草鱼、鲢鱼、鳙鱼、鲤鱼、泥鳅、罗非鱼等淡水鱼品种。全国各地均有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夏秋两季最为常见,水温在20~30度时是流行高峰期。从鱼种至亲鱼均受害,对亲鱼危害较严重,发病严重的渔池,感染率达80%以上,严重影响鱼种和成鱼的生长及亲鱼的催情产卵。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

    1450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

    一、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的痢特灵浸洗20分钟~30分钟,还可...

    837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五月份以后水产养殖户要防治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
    五月份以后水产养殖户要防治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

    一、流行情况及症状该病流行季节一般为5月份到10月份,主要跟水温有关,其中尤以6-9月水温持续在26℃以上时最为严重,危害最严重的品种以白鲢、银鲫、鲂鱼为甚,其发病率达65%以上,死亡率达10%-80%。主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

    2384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雏鸡防疫时用药需慎重
    雏鸡防疫时用药需慎重

    雏鸡防疫时慎重用药,可防止药物对所使用的疫苗造成损失,避免免疫失败。就使用活疫苗而言,活疫苗中的主要抗原成分都是活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滴鼻、滴眼、刺种、饮水、注射等途径注入肌体后仍需要有一个再增殖的刺激肌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使用了抗细菌、抗病毒或抗寄生虫等药物后,就会使注入体内的抗原再增殖受到明显的...

    225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斑点叉尾鮰气单胞菌败血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斑点叉尾鮰气单胞菌败血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等。【症状】发病早期病鱼可出现行动缓慢、离群独游等现象。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内有少量食物。典型症状病鱼出现体表严重充血,眼球突出,眼眶周围充血(鲢、鳙更明显);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混浊腹水;鳃肝脏、肾脏的颜色均较淡,呈...

    2266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中草药治疗母猪产后8种病
    中草药治疗母猪产后8种病

    实践证明,采用中草药治疗母猪产科疾病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现将母猪产后常见八大疾病的中草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治疗产后缺乳症:①王不留行、通草各20克,甘草、茯苓、栀子、柴胡、蒲公英、夏枯草各15克,煎汁内服,每日1剂,连用3剂。②当归25克、川芎1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熟地10克、山甲10克、通草...

    265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养鱼户怎样用肉眼诊断疾病
    养鱼户怎样用肉眼诊断疾病

    肉眼检查(简称目检)是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肉眼找出病鱼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从而诊断鱼患了什么病。(通过目检可对病鱼有了大致的初判断或排除了某种疾病,然后再结合镜检、水质检测、实地观察、问询等得出结论,对症下药)对鱼体进行目检的部位和顺序是体表、鳃和内脏。1、体表:对头部(发黑,说明肠炎或烂...

    1406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稚幼鳖白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稚幼鳖白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白斑病白斑病亦称白点病、毛霉病、豆霉病、白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严重危害稚、幼鳖,传染快、死亡率高,在我国南北各个鳖养殖地区都有发生。1.病原该病的病原体是藻状菌目毛霉菌科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但目前在我国流行的该病尚未找到病原体。2.流行情况毛霉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早春4月~6月稚、幼鳖越冬苏醒后和晚秋9月~1...

    560 乌龟 甲鱼 水产病害 乌龟甲鱼病害 甲鱼养殖病害 乌龟养殖病害
  • 鲤鱼成鱼艾美虫病治疗一例
    鲤鱼成鱼艾美虫病治疗一例

    2005年4月初,一养殖户来我处求诊。他养殖的鲤鱼成鱼,近期出现不吃食并有死亡现象。死亡量不大,发病初期,三四天死亡一尾,近几天一天死2~3尾。此病已有一月有余。曾按肠炎病治疗,用过消毒剂外泼3~4天,内服甲砜霉素5天,死鱼并没减少,病情不见减轻。死鱼可见鱼体发黑,腹部膨大,用手挤压腹部,有白色脓状物流出。为确诊无误,...

    997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蜂螨怎么治疗和预防?
    蜂螨怎么治疗和预防?

    蜂螨是令所有养蜂人都最为头疼的事情,尤其是意蜂受害时轻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严重时群势因大量幼虫死亡而迅速被削弱,事实上防治蜂螨也是养好蜜蜂的基本前提,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蜂螨怎么治疗和预防吧!一、生活习性蜂螨一生均在蜜蜂巢房中发育和繁殖,雌蜂在蜜蜂封盖幼虫房中与雄蜂交尾,成功交尾后将受精卵产于巢房壁或巢房底,卵孵化后靠吸取...

    2762 养殖技术 动物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
  • 鱼毛细线虫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鱼毛细线虫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病原】由毛细线虫寄生在肠壁引起。【症状】表现为鱼体消瘦,肠壁发炎。治宜杀灭虫体。【处方1】90%晶体敌百虫20一30g用法:拌人3kg豆饼粉中做成药饵,用于IOOkg鱼一次投喂,每天1次,连喂6天。【处方2】贯众320g荆芥100g苏梗60g、苦株树皮100g、用法:水煎2次,合并药汁浓缩成总生药量的3倍,拌人干豆饼...

    2555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