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水产养殖业进入了关键季节。随着水温的升高和投喂量的加大,鱼病和水质变化也要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夏天黄鳝的养殖要严把以下五关:
一、温度关:夏季气温最高可达35℃~42℃,黄鳝对高温的最大适应限度不超过38℃。降温措施有三点:一是荫棚降温,即在成鳝池正上方人工搭设荫棚。荫棚搭设可借助池边植物(如扁豆、丝瓜)的藤蔓或直接用稻草帘等覆盖物构成,但覆盖物不宜过密,既可起到遮阳的作用,又可保证池水有一定的光照;二是水生植物辅助降温,多与荫棚降温一同使用。在成鳝池水面上投放适量浮游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借助植物体遮阳,注意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不要超过池水面的1/2;三是换水调温,夏季把池水位加至25~30厘米,当气温达到38℃以上时,采取更换池内表层水来平衡池水温度:另一种是采取终日微流水进出,此法降温效果最好。
二、饵料投喂关:一是保持饵料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动物性饵料一定要新鲜,切忌投喂变质饲料;二要注意饵料的质量,要多选用动物性高蛋白饵料,如蚯蚓、黄粉虫、蝇蛆等;三要掌握好投饵量,每日投喂标准以当日黄鳝吃完为宜,如遇恶劣天气,黄鳝摄食量减少,应及时捞除剩余饵料,以防剩饵料腐烂污染水质。
三、池水酸碱度关:夏季成鳝池的水质的PH值应严控在7~7.8之间最佳,如果池水长时间呈现酸性,可在池内泼洒生石灰水调节。如果水质碱性长时间偏大时,可以适当泼洒些醋精或肥水来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
四、防逃关:夏季,当天气突然变化,会使池水中黄鳝感到不适,黄鳝焦躁不安,此时最容易逃跑,特别是在夜间发生外逃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雷雨季节,要经常检查水位深浅,池壁和池底有无裂缝以及排水孔的网罩是否完好,及时排除隐患,堵断外逃的出路。
五、浮头关:在天气闷热,阴雨天或傍晚遇雷阵雨,水质严重恶化,水面出现气泡等情况下,早晚巡池时发现黄鳝群集水面,散乱浮动,受惊则跳动,说明池水严重缺氧,必须采取措施迅速处理。对轻度浮头,可及时注入新水增加水体溶氧;夏季和初秋易出现暗浮头,由于症状轻,不易察觉,容易发生泛塘死亡,要仔细观察,一经发现要立即注水预防;对因天气、水质突变引起的浮头,要减少投饵,捞出饵料残渣,从速注入新水。注意加注新水不宜在傍晚进行,以免造成上下水层对流反而加剧浮头。
除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疾病预防。
疾病防治:
(1)“感冒”病。由于注入新水时与原来的水温差过大所致。只要调好水温,使之稳定,就可防治本病。
(2)毛细线虫病。寄生于鳝鱼体内,使鱼消瘦死亡,并伴有水肿、肛门红肿。每千克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0.1克,拌入饲料内投喂,连续6天,即可.
(3)梅花斑病。鳝体多处有黄豆大小的梅花斑状溃烂点。可通过外消内服的方法治愈。
(4)黄鳝网箱养殖因密度较大,当饲料投放不足时会相互咬伤而使感染霉菌,在体表生长“白毛”,病鱼食欲不振而死亡。治疗方法是用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泼洒。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不但可避免这一现象,即使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鳝种规格差异较大时,也不会发生相互残食现象。
(5)网箱养殖中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能投喂变质的饲料,网箱中部分剩余的腐烂发臭的饲料应及时清除,否则易引发肠炎病。治疗方法可用磺胺类、呋喃类或大蒜内服。饲料投放前应洗净并经20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3分钟,再用清水淋洗后方可投喂。若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其蛋白质含量需达到45%以上,且以蛆蚓浆为诱铒并经驯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鳝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擦伤,以防细菌侵入发生赤皮病,症状为体表出血、发炎,以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需内用药和外用药消毒结合治疗。预防方法:鳝种放养时严格消毒,具体方法是100千克水中加50毫升水产苗种消毒剂浸洗30分钟,或用8%含碘盐水浸洗10分钟,然后放人清水中暂养1小时,再经清水洗一遍后即可放入箱中。
另外,应经常对水体进行消毒。消毒可用生石灰,用量15~20千克每亩水面,也可用漂白粉,用量1毫克/升;或用二氧化氯,碘制剂等高效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使用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