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有ABC三个血清型,为革兰氏阳性菌。该病常在生长后备鸡群和产蛋鸡中发生,导致淘汰鸡数量增加和产蛋量显著减少,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气候寒冷潮湿、气温突然改变、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是促发该病的诱因。该病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青年鸡和产蛋鸡。该病的潜伏期短、传播快,快时1-2天,慢时1周之内感染全群,几天后发病逐渐减少。死亡率不高,多呈继发感染死亡,主要与慢性呼吸道病、鸡痘、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禽霍乱等疾病混合感染,导致死亡率增加,进而后备鸡生长受阻,育成鸡开产推迟。产蛋鸡群发病后5-6天,产蛋鸡产蛋量下降10%-40%,1个月左右,产蛋量回升,但很难达到原有水平。该病常反复发生,鸡带菌是该病病原的携带者,同时也是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在同一个鸡场,不同日龄的鸡混在一起,或新购入的大日龄鸡同老鸡饲养在一起,极易造成该病的暴发。
二、临床特征
病鸡初期发热,食欲减退,蜷伏不动,常打喷嚏。较典型的症状是颜面肿胀及肉垂浮肿,鼻腔流出清水样分泌物,后转为浆性黏液分泌物,在鼻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结痂,并带有难闻的臭味。病鸡精神委顿,羽毛蓬松,缩头闭眼藏于翅下,食欲不振,吃料少。初始眼睛流泪,继而眼睑水肿,结膜发炎,病鸡一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随着肿胀蔓延到下呼吸道,则出现呼吸困难及啰音,同时造成呼吸不畅,病鸡常甩头、摇头或以脚爪抓搔鼻部。肉种鸡感染会出现严重的气囊炎,重症者呼吸困难,夜间常可听见呼噜、甩鼻音,偶尔有咳嗽声,体重减轻,产蛋下降。
三、剖检病变
主要在鼻腔和窦隙黏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红肿,表面有大量黏液,并有干酪样物覆盖于黏膜上。面部皮下水肿,有的眼巩膜穿孔。后期眼睑、鼻窦肿胀。有的喉头有黏液,黏膜肿胀呈粉红色。喉部有弥漫性肿胀,气管出血,有的管腔内有痰样咳出血块。严重病例可见肺炎、气囊炎、小肠黏膜出血及盲肠淋巴出血。产蛋鸡卵泡液化、变形、充血、出血,输卵管萎缩、发炎、充满干酪样炎性分泌物。病公鸡睾丸萎缩。
四、治疗方法
1.鸡发病后,各种磺胺类药物对该病均有较好疗效,但停药后往往可能复发。所以,在使用一种药物治疗5天后,应再换另一种药物继续治疗3天。由于磺胺类药物对蛋鸡影响较大,宜配等量的碳酸氢钠。2.成年病鸡每天肌注链霉素100-200毫克/只,轻者注射1次,重者连续肌注3-4天,大群治疗也可以采用链霉素气雾吸入法。在治疗的同时,结合外科疗法效果更好。如病鸡只表现鼻炎和眼炎时,可用2%的硼酸水冲洗;如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时,应用手术刀片切开,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以硼酸水冲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药水。
3.中药预防可用蒲公英、金银花、黄柏、黄芪各200克,桔梗、板蓝根、苍术、牛蒡子、辛夷各150克,甘草80克,煎汁拌料供1000只鸡一次量,连用3-5次,也有明显的效果。此外,也可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北里霉素、呼拉杀星等药物治疗。
五、综合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方面。①鸡舍内氨气含量过大是发生该病的重要因素。要注意通风换气,处理好冬季保温与通风的关系。②建立消毒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对周转后空闲鸡舍,必须严格彻底清除粪便和其他污物,并用高压自来水彻底冲洗、喷洒消毒。最后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闲置3周,进鸡前再熏蒸1次。③实行全进全出制,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严格控制传染病的侵入。④发现病鸡要严格隔离治疗,并对鸡舍、地面、用具用0.3%过氧乙酸、百毒杀等药物消毒。⑤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合理调整饲养密度,杜绝使用单一饲料,饲喂全价配合料,充分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以增强鸡体抗病力。⑥鸡场工作人员要固定,应严格执行更衣、洗澡和换鞋等消毒防疫制度。
2.消灭病原。①将病鸡和健康鸡隔离开。②不要从外场购入替补公鸡、青年母鸡或产蛋鸡。③禁止将未经检疫和消毒的物品带入生产区。
3.适时接种菌苗。用药物预防该病,停药后容易复发,可用含A型和C型副鸡嗜血杆菌的二价油乳剂菌苗或含ABC型三价鼻炎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一般进行两次免疫,40日龄左右首次免疫,每只肌肉注射鼻炎油乳剂灭活苗0.3毫升,120日龄左右再次免疫。产蛋前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可保护整个产蛋期不发病或少发病。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细菌病,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可作为诱因引发该病。所以,只有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作好免疫的同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采取严格生物安全、卫生、消毒等综合防疫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和杜绝该病的发生。
(来源:河北科技报作者: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