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在泗洪地区走访了多数塘口,都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池塘水浑!其实,每年四月份以后,池塘水浑都是令广大养殖户朋友头疼的一大难题。那么,导致水浑的原因有哪些呢?
①枝角类和桡足类爆发,其产生的大量的排泄物导致水浑;
②清塘不彻底,底栖野杂鱼活动,有机质上浮导致水浑;
③投饵量不足,螃蟹寻食,活动量加大导致水浑;
④天气剧烈变化,比如下暴雨、刮大风,水层对流导致的浑浊;
⑤水质清瘦,藻类缺失,螃蟹正常活动就导致的水浑;
⑥水草覆盖面积小,生长不旺,或水浅,螃蟹活动导致水浑;
⑦倒藻导致的水浑。
相较而言,在这几种造成水浑的因素中,第一个最为难处理,其他几个只要找到根源,处理起来相对容易。现在,想给各位分析分析枝角类和桡足类,是怎样的来龙去脉,有何利弊,在蟹塘又该如何处理。
带你认识枝角类桡足类
简单点说,三月下旬四月初时,各个塘口开始爆发的“小白虫”“米饭虫”(泗洪、泰州地区),“沙虫”(高淳、芜湖地区),“水汽”(苏州地区),“水虱子”(湖北部分地区)等,虽然叫法不一,但都属于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通常有枝角类桡足类的塘口水体白浑,似淘米水,不通透,影响水草光合作用。
枝角类和桡足类,同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同虾蟹一样,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它们大多生活在淡水水体,仅少数为海洋生活,一般营浮游生活,是淡水水体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营养价值高,也是特种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饵料。桡足类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显微镜下的枝角类(图片来源于网络)
显微镜下的桡足类(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食性如何?
枝角类、桡足类根据摄食方式可分为滤食性和捕食性。淡水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捕食性枝角类则用胸肢捕捉其他动物为食。注意了,从其食性上来讲,它以菌和藻为食,这在螃蟹塘来讲,可不是好事(这也是为什么在有虫的塘口水肥不起来的原因,或者用芽孢杆菌调水不起作用的原因)!
繁殖方式
枝角类为雌雄异体,其生活史为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一般来讲,当外界水温合适、食物充足时(多为春夏时期)进行孤雌生殖,产生的雌体称为非混交雌体;外界环境恶化时,如水温降低、饵料贫乏、水质恶化时,枝角类改变生殖方式进行有性生殖(两性生殖),这时,非混交雌体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卵。一种孵化为两性生殖雌卵,一种孵化为雄卵,两者交配产生休眠卵。其生长周期大概为7—10天。适合枝角类进行无性生殖的水质条件:水温17—30℃,PH6.5—8.5,溶氧1—5ppm,溶氧超出5ppm,繁殖力会下降。枝角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所以每年四月份都是爆发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枝角类的性成熟时间会提前,缩短产卵周期。
桡足类一般行两性生殖。
而桡足类中不少种类可以休眠度过不利环境,但以桡足幼体和雌雄成体休眠的种类更为普遍。在春眠或冬眠期,它们的身体藏在一个包囊中,包囊由特殊的分泌物粘住一些泥块的植物块组成。有的种类其成熟的雌性个体带着卵囊,在包囊中的卵囊也一并度过不利的环境条件;也有的种类在水域底部的淤泥中越冬。也就是说我们在清塘时,枝角类桡足类是以休眠卵的形式存在的,清塘药物只是起到杀菌消毒杀虫的作用,但对枝角类桡足类的虫卵并无影响。到了三月末四月初,温度升高,光照适宜,溶氧、PH等各水质条件满足了枝角类桡足类的生活条件,休眠卵开始孵化,因此虫子开始大量繁殖。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每年塘子晒了,清塘药用了,清塘彻底的情况下,到了四月份还是抵挡不住枝角类桡足类的爆发。
池塘浮游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上图是一个池塘在四月份以后水体中浮游动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这也是我们许多养殖户朋友判断虫子在池塘出现多久的一依据。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假设河蟹塘具有很高的天然生产力,碳源充足,也就是说此时水体中藻类充足,枝角类桡足类摄食藻类且因没有天敌而大量生长,藻类越来越少,虫子大量繁殖,然后产卵,再繁殖,其吃吃喝喝,再一高兴,往你池里面随便拉点排泄物,假设每个虫子排一点,那池塘里数以百万计的虫子都排一点呢?这景象会如何壮观?看下图:
时间长了之后,您的水草就会这样,往下看:
所以,这在育苗上较好的一个东西,到了成蟹塘,反而成了一害!其最主要的影响,就是造成水浑,降低透明度,进而妨碍水草生长,时间长了之后造成水草萎缩,腐烂。其次,大量耗氧,造成池塘溶氧量减少,影响养殖动物生长。
那么针对枝角类桡足类造成的水浑这一现象,应该如何应对呢?
1.灯光诱捕。由于枝角类桡足类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借此特性可以进行灯光诱捕。优点是环保,符合生态养殖理念,对螃蟹伤害小;缺点就是效率太低,建议虫不太多的塘口或者水透明度在30cm以上使用该方法。
2.使用杀虫剂局部杀虫。对于泗洪地区等绝大塘口来说,由于清塘时使用大量敌杀死等药物,使池塘有了较强的耐药性,所以杀虫剂的剂量不好把控。但不论哪种杀虫药,都或多或少的有毒性,对螃蟹都有大大小小的损伤,且杀虫后水容易变肥,在不影响水草生长的情况下不建议杀虫。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晴天上午天刚亮时延边泼洒杀虫剂,三天后改底解毒。优点就是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使池塘水色变清。
3.不做处理。这个方法只适用于不影响水草生长的情况或者水草覆盖面积较大的塘口。因为枝角类桡足类的生长周期只有7—10天,过了这一段时间,它会自然死亡。或者等待气温变高,直到它自然死亡。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建议各位养殖朋友对症下药,对比自己的塘口,做合理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