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湖县渔业科技入户 倪贤康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由炎热转为凉爽,水温也随之由高转低,此时既是鱼类快速生长的旺盛时期,也是鱼类浮头生病的高发季节。因此,抓好秋季鱼塘管理工作,对确保全年养殖生产丰收具有“决战”性意义。养鱼户应及时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管好水质,改善环境
主要采取四种方法:一是加换新鲜水。每隔5-7天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鲜水20-30㎝;每隔10-15天换水1次,先排放下层30%老水,然后补充加入新鲜水,保持透明度为30-40㎝。二是调节酸碱度。每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667㎡,方法是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调节ph值在7.0-8.5之间,使池水呈偏碱性,水色为黄褐、黄绿或豆绿色。三是降解有害物。每月使用1次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底质改良剂等,改善养殖环境,提高鱼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四是增加溶氧。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让鱼类在舒适快乐池水中吃食生长。
二、科学投喂,保障营养
秋季仍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饵料投喂最多的一个季节,占全年投饵量的40%以上。9月份,日投喂3次,早上投喂青饲料或其它粗料,中、下午投喂配合饲料或其它精料。投饵量青绿饲料占草食性鱼体重的30%左右、配合料或精料占池鱼总体重的3%-5%;10月份,仍然是日投喂3次,对草食性鱼类应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比重,吃食性鱼类主要投喂配合饲料,投饲量为3%左右;11月份,水温逐渐转凉,鱼的摄食量下降,可逐步减少投饵量,投喂次数与时间也应作出调整,日投喂2次,分别于上、下午各投喂1次。具体的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鱼的摄食情况及所投饵料的种类灵活掌握。
三、坚持预防,减少病害
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外消内服”的积极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每20天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1次,用量为80-100g/667㎡,以杀灭细菌和病毒。用硫酸铜0.5g/m3与硫酸亚铁0.2g/m3(5:2)合剂分别加水溶解混合后全池均匀泼洒,可有效杀死寄生虫和蓝绿藻。用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制成药饵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7天,可增强鱼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养殖鱼类一旦发病,应及时诊断病因,科学选用药物,控制病情扩大或蔓延,以免造成损失。
四、防止浮头,降低风险
由于投饲量大、池中有机质含量增多,加之昼夜温差大,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严重时导致鱼类窒息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损失。因此,广大养鱼户必须由专人巡塘观察,遇到天气突变、气压降低或连续阴雨等不良天气时,更应高度重视。若发现鱼群吃食减少、吃食时间延长、池中残饵增多,特别是草鱼衔草满塘游动而无吃草意愿时,则说明池水已经开始缺氧。若发现日出前鲢、鳙鱼群集于水中央,人走进池边即潜入水中,这样的“浮头”属于轻度浮头。如果发现草鱼“浮头”,体色变黄不集群,不怕人,必须立即冲水或开启增氧机,增加池水溶氧。对于没有配备增氧机而又无法加注新水的池塘,则应采取抛洒增氧灵、粒粒氧等措施,进行应急抢救。
五、适时起捕,降低密度
入秋后,部分养殖鱼类已达商品规格,在价格比较合适的情况下,应适时起捕供应市场。这样做的优点有:一是成鱼还未大量上市,既可调剂淡旺余缺,又能卖出好价钱,还能加速资金周转;二是可规避因浮头、发病而带来的养殖风险;三是能及时降低池鱼养殖密度,促进存塘鱼的快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