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对虾养殖产业联盟会长黄森保
一、虾药不是为医治您的虾病而设计的,而只是为您的对虾养殖提供防控病害的保障性措施;面对虾病应用虾药,治得了的只是您养殖户心里的抚慰,医不了的却永远还是虾的痛!
为什么说虾药的应用更多的体现在防控与养护方面?!这主要有两点:
一是对虾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动而变化;而水温和体温的变化对药效的抑制性作用是比较大的;
二是对虾属低等水生动物,肌体组织机构和生理机能比较简单,易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的产生就会伴随着对虾肌体能量、酶解活性的变化而对药效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并对药物浓度的反应会变得更敏感,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大了用药的难度。基于以上两点说明,对虾治疗性用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起到缓解症状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而且对药物的应激反应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用少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用多了,对虾不死即伤,后遗症较严重,有病的虾一般经用药后都出现后期慢料慢长的情况,或是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情况。所以,应用虾药治病,无论拌料内服还是外用泼洒,都是得不偿失,无可奈何的做法,这就是我们倡导要坚决摒弃“以治托养”的养殖管理模式的原因。
二、再好的虾药,单一产品无论功能有多强大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永远解决不了系统性的病害防控问题。
无论针对养殖水体环境还是养殖动物对虾本身的养护和问题处置,现在我们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虾药产品来处理问题与病症,但每一种虾药产品的应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范围与局限性,有明确、清晰的疗效诉求,从解决水产养殖问题的角度来看,虾药都可形成明确的分类,不同类型的虾药产品功能是互补的,而应用效力却是协同的,虾药的应用价值就是体现在互补性的协同效力。
三、大多养殖管理失败,往往就是因为太多的人只是想当然,认为使用了某一品牌某一特定功能的虾药就能手到病除,包治百病,而忽视了虾药的应用价值却表现在系统正确用药上。
水产养殖是基于有益菌藻两大水体生态系统的有效养护基础上针对水生动物的增殖性养殖,而养殖水体的变化是系统性的变化和转换,白对虾的生长状况受制于水体的变化影响很大,因而针对白对虾的养殖管理具有系统性的刚性要法求,是一个系统性的养殖管控过程。要实现白对虾的效益养殖,就必须要做到系统用药,按方案、按步骤用药;应用不同功能虾药的互补与协同作用,从系统上控住病害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住病害的产生,获得养殖成功;另外,白对虾养殖是高投入伴随着高产出、高效益伴随着高风险性的养护管控过程;高效益产出来源于养殖管理执行方案的有效性及细节管理,而高风险的防控却必须依靠构建严密的系统防护,体现系统维稳效力;抛离有效的系统养护管控去谈高效益养殖是背道而驰的、是毫无价值、因而注定也是失败的。
四、白对虾养殖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做到系统性用药,没有从根本上解好系统性的养护管控问题。
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与方法是什么?就是首先要看清问题的本质。对白对虾养殖来说,搞清病害产生的根源比弄明白病症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更重要!从病害产生的根源入手来构建控住病害产生体系,是系统性的养护管控方案,是可预见性和可控性的;而针对病害病症的处置方法却是一对一的,是定向性的。白对虾病害的产生,首先就是源于养水体环境的变化促使对虾肌体组织产生病变的结果,而养殖水体的变化又与气候变化及水体自身有害污染物质浓度的产生密不可分,因而白对虾产生病变首先是自外至内的,是外因作用促使内因改变的结果。
而从病害诱因来看:一是气候突变带动水体变化引起应激性病变;二是死亡浮游生物残体污染、饲料污染及用药刺激直接引发中毒性、感染性和应激性综合病变。中毒是直接损伤性的作用,感染是破坏性促进病变的作用;应激是生理变化性的诱发,因而,控住中毒、感染、和应激反应就是控住对虾产生病害的根源!控住中毒就是控住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等)及有害菌藻产生的毒素;控住感染就是控菌,控住病害菌繁殖为侵害对虾的有效密度,控住敌害生物对虾正常脱壳生长产生的抑制和阻隔作用;控住应激反应就是要有效消除应激源的产生,缓解应激反应的强度和力度,提高对虾应激反应的耐力,从源头上控住应激性病变的产生。而从控的标的来源看也都是外因性的,良性或恶化变化也都首先源于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改变及饲料营养源的直接作用。因而解决病害问题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就是首先要构建、稳定好有益于对虾健康生长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科学使用饲料、有效提高饲料的吸收利用率,减少污染源的产生,着力提高对虾的逆抗性,提高对虾活力。这就是一个系统的养护管理过程,也就是我们要践行系统用药的科学生产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