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螨病是由水螨寄生在三角帆蚌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水螨。据雷湧等报道,成螨的虫体呈卵形,前尖后宽,体黑色,背部有Y形花纹,大小为1.48-1.91毫米×1.37-1.73毫米;有1对眼点;颚体上螯肢长0.33-0.36毫米,须肢分3节。水螨的卵、幼螨及成螨可以在1个蚌上同时存在,所以可能其生活史在同一宿主体上完成。
(二)流行情况
在江西曾发生由于水螨大量寄生引起三角帆蚌的暂养蚌和育珠蚌大量死亡的病例。此外,在褐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和中国尖嵴蚌上也都有寄生,在池塘、湖泊中的蚌上也都有寄生,感染率从9.50%到46.15%,感染强度从1个到198个,其中池塘中的蚌,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比湖泊为高。水温18-27.5℃及pH在6.5-7.5的水体内都有水螨寄生。
(三)症状
水螨寄生在蚌的鳃、体壁、外套膜和斧足等处,其中尤以鳃部为多。少量寄生时外表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损伤组织,蚌分泌大量黏液,呼吸困难,喷水无力,匍匐运动消失,贝壳不能紧闭,最后张壳而死。如继发细菌感染,则死亡就更快。
(四)诊断
掀开蚌壳,用肉眼检查即可作出诊断。但要注意,如只有少量寄生,应进一步仔细检查其他发病原因。
(五)预防措施
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进行消毒。
(六)治疗方法
尚未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