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二)

时间 : 2023-09-01 16:14:32 投稿人 : 笑旋 点击 : 2469 次 加入收藏

关键控制技术三健康肥水·保健养苗

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二) | 淡水养殖

成功养殖户已认识到养蟹前期肥水的重要性:前期水肥藻相好,对保苗和顺利蜕壳很重要。  

肥水就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净水(吸收水体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又产氧(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大量的溶解氧,水体中70%左右的氧是藻类和水草产生的),还是蟹苗喜食的天然优质饵料(无论是藻本身营养或是食藻的浮游动物,对苗期的营养保健作用是其它任何人工饵料不可比拟的)。水质和藻相的好与坏,对河蟹的应激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水质爽活、藻相稳定,溶氧和pH值通常也正常稳定,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一般不会超标,河蟹在这种环境里才能健康生长。反之,水质条件差,藻相不稳定,则水中有毒害物质就会增加,溶氧偏低,pH值不稳定,河蟹容易应激生病。

肥水需具备条件:

①水温、光照:放苗前期,水温偏低,会对肥水产品的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此时不必太心急,尽量选择晴天上午,选用抗低温、抗阴雨的肥水黄金搭档“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清源”肥水,起效快,藻类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②藻种:天然水体含有丰富的有益藻,肥水前需引入3~5公分新水,其实就是引进藻种,利于培藻;

③解毒:清塘时遗留的药残,加上海水污染严重、重金属超标,都是影响肥水效果的因素。在肥水前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可优化水、底环境,让肥水效果倍增;

④营养:藻类繁殖需氮、磷、钾、钙、镁、磷、氨基酸、腐殖酸等营养成分,不同的藻类所需的营养成分组成也各不相同。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藻幸福、藻健康等产品内含硅藻、小球藻和绿藻等优质藻类必需的养份,利于优质藻相及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为苗种提供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选择优质肥料,培养良好藻相,可增强苗种抗逆性,大大提高苗种成活率。

健康肥水五步曲:

①进水:要用80~100目的筛网套在进水口处,过滤野杂鱼和鱼卵,否则这些野杂鱼卵进到塘里,会给养殖带来隐患;

②消毒:进水后,用百安威或绿康露(1瓶2~3亩)消毒,消除杂菌和障碍肥水的因素;

③解毒:2天后选择晴天上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3亩.米)稀释后全池泼洒,消除水体中的消毒剂残留,络合重金属,优化藻类生长环境,肥水效果事半功倍;

④施足基肥:为培育优良的浮游生物和水质,施足基肥是关键。如基肥不施足,肥力不够,营养供不上,就无法满足天然饵料繁殖的需要,水质清瘦,不利于苗种的健康生长。解毒后添3~5公分新鲜含藻水,然后按8~10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酵素钙肥1包施基肥,在天气晴好时浸泡2小时,然后全池泼洒,泼洒前加入2包降解灵,有条件的开动增氧机,促进水流及肥料的均匀,利于藻类繁殖。实践证明,按此方法操作,可培育优良的藻类和轮虫、枝角、桡足类等天然适口饵料供苗种摄食。

⑤科学追肥保水色:有时候养户看到水肥起来了,但投放苗后很快就变清了,就认为肥效不好,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如果刚肥起来的藻类适口性好,苗种和轮虫喜食,又未能及时补充藻类生长需要的营养,那么藻类很快被消耗完,直观表象是水很快会变清。所以,为了维持藻类,稳定水色,必须适时、适量、均匀、少量多次的科学追肥,可在放苗3~4天后,按10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加适量水混成膏状侵泡1小时,然后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既可保证藻相营养的供给,也可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或者导致施肥太猛,水质过浓。在水肥起来后,可按8~10亩用新活菌王1瓶+六抗培藻膏1桶混合泼洒以稳定水质。

肥水困难的原因和对策:肥水困难的原因和对策:详看P

关键控制技术四优选蟹苗

(一)选择优质蟹苗的关键控制点:

蟹苗的选择标准:

①选择本地培育的优质苗;一般土池培育的的蟹苗较工厂化培育的蟹苗适应能力更强;同等条件下,先选土池培育的蟹苗;

②苗龄6日龄以上,淡化超过4日,盐度降至3左右,维持1日以上,大小均匀比例达80~90%的蟹苗;不选淡化时间不够、个体太小或大小不均的嫩苗和花色苗;

③选择品系纯正、苗体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洁、活动敏捷的蟹苗;苗为整齐的淡黄色、晶莹透亮,黑色素均匀分布;不选体表和附肢有聚缩虫或生有异物的不健康苗;不选壳体半透明、泛白的嫩苗或深黑色的老苗;

④手抓一把蟹苗,甩干水后,轻握有弹性感、沙粒感和重感;放在耳边,可听见明显的沙沙声;轻握再放开,能迅速四处逃散,无结团和互相牵扯现象,则为健康苗,否则为劣质苗;

⑤将捏成团的蟹苗放回水中,马上分散游开,而不结团沉底;连苗带水放在手心,苗能带水爬行而不跌落;

⑥观察蟹苗在水中游泳的活力和速度;选择在水中平游,速度很快,离水上岸后迅速爬动的健康苗;不选在水中打转、仰卧水底、行动缓慢或聚在一团不动的劣质苗;

⑦蟹苗胃里有饵,但不多;蟹苗过秤时无残饵杂质和死苗,苗在网箱应沥水后过秤;

⑧仔细观察苗池中死苗的数量,如池中死苗多,尚存活者也是病苗。

扣蟹蟹种选择标准--“五看”:

看体色:体表光洁不沾污物、色泽鲜亮,颜色深浅一致。

看规格:选择品系纯正、规格整齐、苗体健壮的扣蟹,规格为100~120只/斤的比较理想,规格过大,第一次蜕壳困难,损伤较重,规格过小,则生长基数不大,影响上市规格。应一次性投放,尽量避免补苗导致放苗后相残影响成活率。手握蟹苗使其成环爪状观察:第一步足超过眼睛越多表示其日后成长的规格越大。

看活力:活动敏捷、步足收缩自如的扣蟹,如发现步足僵直,翻身吃力和活力差的苗,要慎重购买。“磨爪”多的苗不拿,磨爪分为机械性损伤和细菌性损伤,如果“磨爪”较多为细菌性损伤,较少为机械性损伤。

看病害:随机挑3~5只蟹苗把背壳扒去,鳃片整齐无短缺、鳃片淡黄或黄白,无固着异物、无聚缩虫、肝脏呈菊黄色,丝条清晰者为健康无病的优质蟹苗;若鳃片短缺、黑鳃、烂鳃、肝脏变小、发白糜烂、断爪为劣质苗、带病苗。

看水色:通过看苗塘水色确定苗的好坏,如拉完水花生后看水,如果水浑表示苗的产量高,质量相对较好;水不浑则说明蟹苗产量低,质量不太理想,如果水不浑的塘捕捞了较多的苗,那养殖户就要留意是否掺了假苗或外来苗倒到塘里了。

需注意的是:确定了苗后,不要急着拿苗走人,第一次捕捞的苗尽量不要拿,因为第一次捕捞的苗老头蟹、残蟹、病蟹较多,须认真观察蟹苗进笼后的情况再决定是否拿苗。

蟹苗装袋或装箱前宜用护苗露浸泡:3毫升护苗露用100公斤水稀释后浸泡苗种10斤。

(二)蟹苗的放养

1.放养密度要合理:

河蟹放养密度直接影响河蟹的产量和规格。密度合理,则发育整齐、增重倍数大;如果放养密度过大,则发育慢、增重倍数小、上市规格小。所以,应根据蟹种的规格、商品蟹的养成要求、蟹塘的条件和饲养的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正确的放养密度,以池塘精养为例,希望当年养成上市,成蟹出塘规格是150克以上,一般“扣蟹”亩放养量600~800只,规格在50~80只/斤;如果要求成蟹出塘规格是125~150克,如果蟹种规格是每斤100~160只,应每亩放蟹种800~1200只。以上两种放养密度,如果按照平均回捕率75%计算,前者平均产量每亩160斤,后者平均产量每亩230斤。当年养成上市,一般“豆蟹”亩放养量:5000~7000只(规格在7000~10000只/斤)。可视池塘环境及苗种质量,在上述放养量的基础上±10~20%。如蟹鱼虾、鱼蟹混养,则应对混养鱼的种类、数量、规格严格控制,尤其不能放影响和危害河蟹的鱼类,如黑鱼、鲤鱼、青鱼、草鱼等,但可适量放养鲢鳙鱼,放养量控制在20尾/亩左右。

一般建议年后放养,水温较高,水草易繁殖,青苔不易滋生。水温达到10℃时放养,则生长快,成活率高。

2.防·抗应激:为了预防蟹苗入池后引起应激死亡或成活率低,须提前做好防抗应激工作。

①水质检测:放苗入池前,检测放养池的水质条件(水温≥10℃、pH在7.5~8.5之间、溶氧≥4mg/L、亚硝酸盐≤0.05mg/L、氨氮≤0.3mg/L、余氯≤0.01mg/L))及饵料生物的数量。尽可能使放养池与育苗池的水质条件保持一致(要求盐度相差不超过5度,pH值不超过0.3,温差不超过3℃)。

②解毒抗应激:由于水源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放苗前解毒和抗应激非常必要,在放苗前1天全池泼洒解毒超爽(1瓶用5亩),在放苗前5小时按4~5亩全池泼洒纳米氧、护苗露各1瓶;苗期按上述方法每7~10天用1次,能有效提高苗的成活率,减少发病机率。

③放苗时间:宜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尽可能避开暴风雨天气。如果放苗后5天内有暴风雨,应按3~4亩泼洒降解灵、应激宁各1包。放苗时,应将运抵的蟹苗连箱浸入池水后浸泡2~3分钟即提出水面静置,或用池水喷淋后静置5~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蟹苗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再在池面上风处把蟹苗连箱沉在水面,任其自行游入池中,或将蟹苗均匀放在蟹池四周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切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放养时操作要轻,使蟹种在池内均匀分布,以提高蟹苗的抗应激能力和成活率。放苗时,水位应在0.8米以上,起到保水温的作用,同时避免河蟹打洞,pH值在8.5左右,水温在蟹苗的适应范围内。进水应用60目筛绢网布过滤,以免野杂鱼及敌害生物随水而入。

④肥水不好不放苗:肥水为蟹苗提供天然饵料和隐蔽场所,提供舒适环境,减少蟹苗上岸及因天气突变给蟹苗带来的应激死亡。

⑤加强蜕壳期管理:扣蟹的第一、二次蜕壳决定了河蟹养殖的成活率,所以,应特别重视扣蟹第一、二次蜕壳的管理。蜕壳高峰期应按3~5亩用纳米氧1瓶+特力钙1包混成糊状泡30分钟再加水全池泼洒,及时补钙、补能量、增氧,预防蜕壳难、蜕壳不遂及蜕壳后遗症。

合陈王老板:2013年拿的苗质量不理想,接受建议用噬菌皇泡苗,放苗前用护苗露全池泼洒,苗平安下水。同批拿苗的几个养户都出现了死苗、上岸的现象,天天晚上和早晨都在塘口捡死苗。王老板却说:“我在放苗后巡塘一切正常,晚上可以安心睡大觉。”

现在螃蟹越来越难养,蟹苗死亡率过高,四月份补苗的较多,实践证明:用噬菌皇泡苗,用护苗露抗应激的蟹苗晚上基本没有上岸现象。

(三)防控“懒蟹”

蟹苗放养前期,由于池塘环境、水温、水质变化,河蟹会栖居洞穴或水草丛中,不肯出来活动和觅食,体色深黑,甲壳硬,生长缓慢,慢慢就成了“懒蟹”。其原因有:

1.水草:蟹池缺乏水草,河蟹缺乏隐蔽场所,出现“懒蟹”;年前种植的水草或上年留下的伊乐藻春季出现“疯长”现象,占据了河蟹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得河蟹觅食活动减少,懒蟹较多。建议:水草种类多样化,保持水草间空隙,蟹池水草分布呈“井”字型。

2.溶氧:前期水温偏低,水体清瘦,藻类缺乏,蟹池溶氧低于觅食活动水平(4mg/L),影响蟹正常觅食,渐而出现“懒蟹”。建议:用耐低温的肥水组合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施基肥,定期用六抗培藻膏+特力钙少量多次地追肥。

3.pH值:水体碱度偏高,pH值达9.0以上,影响河蟹摄食活动,出现“懒蟹”。建议:按3亩用净水王1瓶+降解灵1包泼洒,第二天按5亩用新活菌王1瓶+红糖2公斤浸泡2小时泼洒,可降低pH值,促进摄食活动。

4.水位:水位变动大,忽高忽低,河蟹容易在“潮间带”挖洞穴居,懒于出来活动,形成懒蟹。建议:前期不宜频繁换水,保持水位稳定,随着水温逐渐升高逐步地提高水位。

5.河蟹密度大且投饵不均匀:导致部分河蟹吃料不足,只能摄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质维持生命,生长缓慢,出现懒蟹。建议:早期河蟹摄食量小,活动范围小,可沿浅水区均匀稀撒,不宜定点投放饵料,同时用活性蒜宝和酶解多糖拌料,加强诱食,有助消化吸收,促进生长。

相关文章

  • 屠宰下脚料别直接喂鱼
    屠宰下脚料别直接喂鱼

    前不久,阳原县一养殖户将宰猪的下脚料直接倒入了自家鱼塘。次日就发现水面上漂浮着十几尾草鱼,起初以为是鱼病,但仔细查看发现是倒入池塘中宰猪的下脚料造成的。俗话说:“油花、毛渣、粪便渣,用来喂鱼顶呱呱”。据了解,当地农民把屠宰牲畜的下脚料直接倒入池塘喂鱼是一种习惯,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未经处理的下脚料中含有油脂,形成的油花...

    186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护好一根肠,养好一条鱼,鲫倍健助您养殖大赚!
    护好一根肠,养好一条鱼,鲫倍健助您养殖大赚!

    针对华东地区鲫鱼疾病爆发严重,鲫鱼养殖困难的情况,经过多年研发实践,通威股份特推出鲫鱼功能性饲料“鲫倍健”。产品宗旨:护好一根肠,养好一条鱼!产品设计理念:养好肠道,护好肝胆、提高鲫鱼消化吸收率、免疫力、抗应激能力,起到疾病预防作用,并提高鲫鱼生长速度。产品性能:1、原料优质、配方合理、生产工艺先进,粉碎细度高,熟化度...

    981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池塘网箱黄鳝细菌性肠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池塘网箱黄鳝细菌性肠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夏季季节最为流行。黄鳝吃了腐败变质的饵料或饥饱不均,肠道寄生虫寄生等所致。黄鳝体表发黑,以头部最为明显,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或红色粘液流出。防治方法:①不投喂腐败变质饵料,并及时清除残饵;②用30g/立方米生石灰清池消毒,可预防;③每50kg黄鳝用30~50g大蒜素拌饵投喂,连喂3d,每天1次(在未发...

    1642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夏季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
    夏季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

    作者: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草鱼事业部 周聪夏季是草鱼疾病的高发季节,多种疾病的爆发使养殖风险增加,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养殖的失败,因此需要我们格外地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从夏季草鱼疾病多发的原因入手,针对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重点,结合多年技术服务的实践经验,对夏季草鱼常见疾病防治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整理...

    1775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养殖户要加强河蟹蜕壳期的技术管理
    养殖户要加强河蟹蜕壳期的技术管理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河蟹正处于第三次大量蜕壳生长期,第三次蜕壳生长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的温度非常适宜河蟹生长的要求,是河蟹的一个快速生长期。河蟹蜕壳期的注意事项1.加强补钙:在蜕壳期间,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饵料,为促进新壳尽快硬化、减少自残,蜕壳期间要加强钙离子的补充,可使用免疫强钙硬壳宝+蟹宝1号+茵胆平...

    208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防治技术
    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防治技术

    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是危害较大的病毒性疾病,此病流行快,发病率高,主要在夏秋季流行。苗种养殖期间发病较少,中成鱼养殖期间发病较多。预防方法主要是减少或消灭病原体,彻底清理池底淤泥,阳光曝晒,通过使用生石灰消毒,定量换水或开增氧机,保持水体微碱性和较高的溶氧,投放有益菌群、光合细菌等,以改善养殖环境。在发病季节,通过饵...

    1042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鳗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车轮虫病全年都有发生,尤其是高水温期。各种规格的鳗鱼都有发生。1.病因:由多种车轮虫寄生而引起。2.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鳗体大小而异。一般鳗苗、黑仔种主要在体表,而规格大的鳗鱼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通常将鳗鱼的鳃或将鳗苗等麻醉后置于低倍显微镜(40~100倍)下观察,很容易发现。鳗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和...

    552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草鱼吃食后浮出水面狂游可能原因分析
    草鱼吃食后浮出水面狂游可能原因分析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其生长快,肉质肥嫩,味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自然状态下成鱼以吃水草为主,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喜食的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浮萍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各类喜吃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精饲料。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目前草鱼的养殖方式主要为大水面养殖、...

    2229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梭鲈亲鱼的选择和培育技术
    梭鲈亲鱼的选择和培育技术

    供繁殖用的亲鱼可以从自然水域中捕捞,亦可在池塘自行培育。用于繁殖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重在1.5千克以上。亲鱼培育池要求环境幽净无干扰,池塘面积2~3亩,水深2米左右,水质清新,排注方便。每亩放梭鲈亲鱼120千克左右,同时混养20%~30%的鲢、鳙等鱼类,以充分利用水体和控制池塘水质。饵料鱼可投放适口的鲜活鱼...

    2712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如何利用冬闲鱼种池囤养成鱼
    如何利用冬闲鱼种池囤养成鱼

    在通常情况下,一龄鱼种池从冬季鱼种并塘到翌年放养夏花之前,大约有半年的闲置期。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冬闲鱼种池囤养成鱼,到春天起捕上市,不仅可以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增产成鱼,满足市场需要,而且可以赚取季节差价,增加经济效益。利用冬闲鱼种池囤养成鱼的具体措施是:一、及时做好囤养的准备。用来囤养成鱼的冬闲鱼种池,以面积0.2公...

    202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鲟鱼养殖之黑体病防治技术
    鲟鱼养殖之黑体病防治技术

    1、病症与病因病鱼身体发黑,瘦弱无力,腹部瘦小。解剖可见胃内无食物,肠道半透明,内充满淡黄色黏液。病因是代谢不正常或营养不良所致。此病主要发生在规格为8-12厘米的幼鱼阶段,危害不大。2、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条件,采用流水养殖方式;或将病鱼移至另一池内,改投线虫或营养较好的饲料。...

    1027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春季咋防鲤鱼竖鳞病
    春季咋防鲤鱼竖鳞病

    竖鳞病常见于鲤鱼,每年春季发病较多。现将鲤鱼竖鳞病的防治介绍如下:加注新水,在发病初期注入新水,可使病情停止蔓延;大蒜浸洗,在100千克水中加入捣烂的大蒜0.5千克,给病鱼浸洗数次;苏打浸洗,春季放养前,用3%小苏打溶液与2%食盐水混合,药浴鱼种4~10分钟;施中草药,用中草药苦参或艾蒿叶的浸出液,浸洗病鱼20分钟,每...

    214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河蟹池注入新水你应该懂的以下几点
    河蟹池注入新水你应该懂的以下几点

    河蟹池加注新鲜水是好事,但也并不简单。其一,不管你是加注的外河水还是深井水,你必须对水源有所了解必须保证加注的水源没有污染。深井水最好通过充份暴气后注入。其二,蟹池中藻类暴发时你最好别加注,因为任何藻类都有新陈代谢时,你加注的新水能更加激活藻类的繁殖生长。其三,每次加注新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小时左右或注入5~10C...

    292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信不信?不杀蓝藻也能养好螃蟹
    信不信?不杀蓝藻也能养好螃蟹

    梅雨季节虽然气温低、雨水多,但对于养殖河蟹的朋友来说,这个阶段也会倍感压力,一想到马上要来的高温天,怎么能不担忧!“去年就是天热了开始起的绿沙”、“塘里损伤的螃蟹好像比昨天多了两个”这是我们最近在店里常听养蟹师傅们说的话。相信大家心中有个疑问,为什么蓝藻越来越多?这里的越来越多体现在两个方面:发生蓝藻的塘口数量越来越多...

    94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蟹越冬期的养殖管理要做好哪些关键措施
    河蟹越冬期的养殖管理要做好哪些关键措施

    立冬节气之后,河蟹养殖就基本进入了越冬期,虽然商品规格的河蟹还在出售,但大部分塘口已经接近尾声。11月底本年度最大幅度的降温也已经来临,做好河蟹越冬期的管理对于插苗塘口至关重要。现在溧水地区的塘口水温已经很低,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塘口河蟹的摄食量减少甚至停止;当水温降到5℃以下时,河蟹就潜伏在塘埂或池底的洞穴中,处...

    186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