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泰泽属的球虫寄生于小肠道所引起,其中以泰泽属的毁灭泰泽球虫致病力最强。球虫在鸭群中经常发生,发病率为30-90%,致死率可达20-70%,耐过的病鸭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对养鸭业危害极大。
一、病原学。鸭球虫的种类较多,分属于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泰泽属,多寄生于肠道,少数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肾脏。
二、临床症状。急性鸭球虫病多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鸭,于感染后第4天出现精神萎顿,缩颈,不食,喜卧,渴欲增加等症状;病初拉稀,随后排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发病当天或第2、3天发生急性死亡,耐过的病鸭逐渐恢复食欲,死亡停止,但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慢性型一般不显症状,偶见有拉稀,常成为球虫携带者和传染源。
三、病理变化。肉眼病变为整个小肠呈泛发性出血性肠炎,肠壁肿胀、出血,粘膜上有出血斑或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的见有红白相间的小点,有的粘膜上覆盖一层糠麸状或奶酪状粘液,或有淡红色或深红色胶冻状出血性粘液,但不形成肠心。
四、诊断。鸭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所以不能仅根据粪便中有无卵囊作出诊断,应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原检查综合判断。急性死亡病例可从病变部位刮取少量粘膜置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用高倍镜检查,或取少量粘膜作成涂片,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在高倍镜下检查,见到有大量裂殖体和裂殖子即可确诊。耐过病鸭可取其粪便,用常规沉淀法沉淀后,弃上清液,沉渣加64.4%硫酸镁溶液漂浮,取表层液镜检见有大量卵囊即可确诊。
五、防治
1、预防:鸭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除粪便,防止饲料和饮水被鸭粪污染。饲槽和饮水用具等经常消毒。定期更换垫料,换垫新土。
2、治疗:在球虫病流行季节,当地面饲养达到12日龄的雏鸭,可将下列药物的任何一种混于饲料中喂服,均有良效。⑴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按0.1%混于饲料中,或复方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TMP,以5:1比例)按0.02-0.04%混于饲料中,连喂5天,停3天,再喂5天。⑵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按0.1%混于饲料,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TMP,以5:1比例)按0.02-0.04%混于饲料中,连喂7天,停3天,再喂3天。⑶克球粉按有效成分0.05%浓度混于饲料中,连喂6-10天。
(210036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昌海)
(来源:《农家致富》2008.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