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开始,珠三角地区太阳鱼“白身”发病严重,死亡量大。通常会在鱼塘注水后开始发病,初期死亡量少,病鱼体色发白,即俗称“白身”,鳃丝贫血发白,解剖见鱼体肝脏贫血发白,严重发病的鱼胃内壁充血或出血、有溃疡灶(图1、2、3),很多池塘太阳鱼脂肪肝严重,但并不发病。镜检胃内黏液中有大量杆状细菌(而不发病的太阳鱼没有镜检到大量杆菌),没有发现寄生虫(图4)。有时投喂抗菌药物或再次注水后,死亡量明显增加,且发病后期会继发细菌性败血症或“烂身”。
图1“白身”的太阳鱼
图2鳃、肝脏等部位贫血发白
图3胃内壁充血或出血、溃烂
图4胃壁粘液有大量杆状细菌
公司技术部、研究所就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从胃内黏液分离出明显优势菌,经分子鉴定为气单胞菌(图5);病毒检测显示全部送检样品均未检测到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图6);病理检测显示病鱼脂肪肝不严重,各内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图7、8、9、10、11)。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初步诊断该病可能是由气单胞菌感染胃部引起。
图5胃内分离到明显优势菌
图6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均呈阴性
图7胃组织不同程度坏死
图8肝脏固缩、坏死
图9脾脏坏死
图10肾脏变性、坏死
图11肠组织坏死
分析:
1、本病以全身贫血为主要症状,发病有一定的区域性,目前只检测到气单胞菌一种可能的病原,是否还有其他未知病原,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2、该病在放养密度大、投喂量大、水环境变化大(注水、水变)等情况下易暴发,并且发病后易继发细菌性败血症或“烂身”。因此降低密度、适量投喂、保持水质环境稳定,以及预防继发败血症和“烂身”是目前防治该病的重点。
来源:利洋水产
作者:张吉鹏雷燕戚瑞荣胡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