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虾附肢变为红色或暗红色,腹部白浊,背部弯曲。有的病虾体表甲壳有黑色溃疡斑点;鳃有时呈现黑斑,或红色、灰色以及土黄色;鳃组织变厚,脆弱易破损或空泡变性。病虾行动缓慢呆滞,离群独游,不能控制方向,蒙头转向,时而在水面打转,时而在池边爬行。重者倒伏在池边,不进食,发病后2—4小时开始死亡。
该病是由一种弧菌侵入虾体血液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中有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海鱼弧菌等,致使虾体血液中血球数目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各部位受到破坏,使病虾的摄食、消化、呼吸都随病情加重而愈加困难,故得病后的虾不久便死亡。
一般虾池有少量弧菌,当营养不良或环境恶化时,池虾抗病力下降,弧菌大量繁殖,便诱发病害。例如放养密度过大、投饵过量、饲料质量差、换水条件以及底质恶化,都能
诱发该病的暴发和流行。该病感染率有时高达100%,死亡率达90%以上。
防治方法:彻底做好清塘消毒、合理放苗、科学投饵以及水质管理等各个环节,以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环境,防止该病的发生。
1)调控好水质,早期要加强投喂营养物质如鱼虾壮元一号和少量鲜活饲料,以增强对虾体质和抗病力;
2)养殖池水可用2×10-6—3×10-6漂白粉消毒杀菌;
3)养殖中后期要注意改良底质,每亩可放30—50千克沸石粉和施放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
4)按饲料重量的1%—2%拌入捣烂的大蒜投喂,连用3—5天;
5)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投喂5—7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