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败血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在阴湿、温度变化大的情况下最易发生。在牛出血性败血病的治疗上,需要根据病牛发病类型,进行对症治疗。
一、牛出血性败血病的几种类型
1、败血型
病牛病初体温急剧上升到41~42℃,结膜潮红,呼吸和脉搏加快,食欲减退,全身衰弱,精神沉郁,鼻子流出带血泡沫,有的腹泻,粪便带血、恶臭,被毛粗乱,肌肉震颤,常伏卧不起,流泪,有时头、颈出现水肿。一般一昼夜内虚脱死亡。
2、水肿型
病牛咽喉、头、颈、前胸等处的皮下组织发生炎性水肿,严重时可波及下腹。触压时硬而痛、灼热。有时可见到肛门、会阴等处也发生水肿,舌及周围组织肿胀。常伴发血便。呼吸困难,眼红肿,结膜发炎流泪,可视粘膜变成蓝紫色。口流涎呈细丝状、连绵不断。头、颈直,伸,难以转动。最后窒息而亡。一般病程1~3天。此病多见于水牛、牦牛或犊牛。
3、肺炎型
病牛以痛性干咳开始,张口伸舌,呼吸高度困难。气喘,鼻内流无色或带血泡沫,或浆液性、脓性鼻液。可视粘膜呈蓝紫色。听诊有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叩诊有浊音区及痛感。下痢,粪便恶臭,混有血液。2岁以下的小牛多伴有带血的剧烈腹泻,胃肠粘膜严重出血。病牛最后多因衰竭而亡。病程3天左右。
4、慢性型
病牛较少见,多是由急性型转为此病型,病牛长期咳嗽,慢性腹泻,消瘦无力。长期下去失去使役能力。
二、牛出血性败血病的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牛出血性败血病的抗菌素有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嘧啶钠、磺胺二甲氧嘧啶、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四环素、头孢噻呋等。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疗效及时更换药物,同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1)青霉素200~300万单位,头孢菌素80~100万单位,肌肉注射;
(2)10%磺胺噻唑,静脉注射,牛80~120毫升,头孢菌素15~50毫升;
(3)恩诺沙星,肌注或静注,一次量2.5毫克/千克体重,一日1~2次,连续3日;
(4)硫酸链霉素,肌注或静注,一次量10毫克/千克体重,一日2次,连续3日;
(5)头孢噻呋,肌注,一次量2.2毫克/千克体重,一日1~2次,连续3日;
(6)氨苄青霉素,肌注或静注,一次量11~22毫克/千克体重,一日2次,连续3日。
三、牛出血性败血病如何预防?
1、平时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体的抵抗力,避巳拥挤、受寒、受热和过度劳累。
2、搞好牛舍及周围的环境卫生。
3、经常发生牛出败的地方,要坚持注射牛出败疫苗。皮下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体重100公斤以下的牛注射4毫升,100公斤以上的牛注射6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