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纪南镇水蛭养殖,郝万永没消停一天,一直在自家7亩水塘里围拦网、备网箱,为放养水蛭做准备。
郝万永家住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纪南镇牌坊村3组,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他和老伴都有病,还要负担离婚回家生活的聋哑女儿和外孙的生活,全家仅靠7亩水面养鱼维持生计。以前养四大家鱼,收入不高,日子过得很艰难。
牌坊村是2015年全省认定的插花扶贫重点村。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全村350亩养殖水面,基本以四大家鱼为主,年均亩产经济收益最高仅千余元。去年底,荆州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进村入驻调查后发现,该村水产养殖有基础,但结构不优、效益较低。工作队请来农业专家实地指导,改变粗放养殖,优化种养结构,改种黄颡鱼、水蛭等特色水产品。
去年12月,工作队带领村干部和养殖能人共10余人到太湖农场学习水蛭养殖技术,并邀请技术人员到牌坊村给村民讲解水蛭生长、育苗、疾病防治等技术问题。郝万永觉得养殖水蛭有前途,跟着大伙一起学。他说:“我养过四大家鱼和虾,几年没赚钱,头发急白了。”
太湖农场技术员告诉村民,水蛭是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高血压、冠心病和肿瘤的良药,被誉为“软黄金”和“水中人参”。牌坊村水质不错,适合水蛭养殖。
今年1月,工作队带领村干部、养殖和种植能人组建渔泽富养殖合作社、稻吉丰种植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村里养殖大户李家平大胆投资,决定尝试养殖200多亩水蛭,养殖成功后亩产纯收入可达上万元。郝万永也跟着养了40口箱的水蛭,他说合作社统一进苗种、统一供苗,大大提高成活率,降低社员成本。由于种苗、技术、销路有保障,加入合作社村民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