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养好鱼,养好虾;今非昔比,养殖水体受到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河床、涌底、塘底等有机物不断富集,导致致病菌大量繁殖,鱼虾长期生存在恶劣环境中,抵抗力下降,病害频发。
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质对养殖的动物生存和生长是十分重要的。水体pH值、氨氮、亚盐、溶解氧等都是影响水产养殖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pH值是反映水体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是影响鱼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综合因素。pH值的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危害鱼类,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影响其生长或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环境条件之一pH的调控就显得非常重要。
大洋海水的pH值相当稳定,大都在8.15-8.25附近,而纯淡水,则在7.0附近。但是,从事水产养殖的池塘,pH变化较大,多在7.5-9.0之间,在特殊情况下,可低于2或高于11。池塘中pH值是左右水化学状态及生物生理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水质因子,是养殖水域生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1、池塘中pH值变化的原因
池塘中pH及其变化幅度主要是取决于这一水体中的缓冲能力,这个能力与水中二氧化碳平衡系统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平衡系统涉及到气体溶解与逸散、沉淀生成与溶解及不同形式酸碱之间的反应转化,是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具体见图解:
其中,CO2—HCO3-—CO32-及Ca2+—CaCO3是两个重要的缓冲系统,对养殖水体pH值与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此两个缓冲系统与养殖水体中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迅速消耗水中CO2时,则下述平衡向右移动:
结果使水中积累CO32-甚至OH-离子,导致水的pH升高;反之,在浮游动物、水生动物呼吸及有机体分解过程中,有CO2的生成和积累,水的pH降低。所以,池塘中,由于浮游植物密度大,白天表层光合作用强,pH迅速上升,夜间由于浮游动物、水产动物呼吸作用而导致pH迅速下降,形成较大的昼夜差。
2、池塘中pH值的变化规律:
由于养殖水体是由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养殖对象等组成的整体,生命活动时刻在进行,水质指标也跟着在变化。养殖用水在一般情况下,日出时随着光合作用的加强,pH值开始逐渐上升,到下午16:30~17:30达最大值;太阳落山后,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加强,pH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正常变化幅度为0.3-0.5,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
3、pH的变化对水质及养殖动物的影响
(1)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水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及转化过程。
pH的改变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同时还会引起许多物质形态的改变,特别是一些有毒物质存在形式的改变,导致毒性的改变而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命活动。例如:pH升高,可使无毒的NH4+向NH3转化,氨氮含量增加,毒性增强;pH降低,可使无毒的HS-生成H2S而具有毒性。
pH的变化,会影响水中悬浮粒子、胶体及蛋白质等的带电状态,导致吸附、解吸、沉聚等,同时还会破坏水体浮游植物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以及Fe、C等元素的吸收,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及各类微生物的活动受到影响,最终引起鱼产量的下降。
(2)对养殖动物的影响:直接影响鱼类的生产性能。
水体呈酸性,—般pH值小于6,水体中有许多死藻或濒死的藻细胞。鱼类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
在养殖中后期,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或精养鱼塘,由于有机物的含量较高,水中的藻类老化较严重,在这种水体中,易出现低氧或缺氧的情况,鱼虾在这个时候容易被细菌病毒攻击而出现各种疾病。
在酸性水体中,会使鱼虾血液的pH下降,减低其载氧能力,使鱼虾在较高溶解氧的环境中也会发生浮头,即生理性缺氧。鱼虾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慢,摄食量减少,消化率下降,生长受抑制,成活率降低。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使鱼虾用水的pH值稳定在一定范围,常添加水质改良剂或菌类等物质,加强养殖水体的缓冲系统的缓冲能力。
4、pH值的调控
(1)偏酸性(pH<6.5)水质的调控。
未受外界酸性物质污染的水体如pH值偏低,一般与水体缺氧,有机物质偏多,水质过肥有关,因此水体pH值偏低是水质不良的表现,其调控方法如下:
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提高pH值,一般用20ppm的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左右,生石灰还可补充水中钙离子,提高水的缓冲力,起到杀菌防病作用。
使用藻类生长素,加速培育浮游植物,消耗水体过多CO2,提高池水的pH值。
施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
用氢氧化钠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2)偏碱(pH>9.5)性水质的调控
渔池水pH值过高时清塘时不能用生石灰而应改用漂白粉清塘,生产过程中,当pH值过高时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调节:
可每亩用醋酸500ml或用盐酸400ml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可适当排出底部老水(一般15-20cm),然后再向池塘注入新水至原来的水位,在2-3d后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泼洒沸石粉、滑石粉或其它化学制剂如二氯化钙(CaCl2)、磷酸二氢钠(NaH2pO3)等以降低pH值。
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过多时,可用明矾0.5-1kg/亩或灭藻灵或硫酸铜等来控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减少光合作用强烈时引起pH值进一步升高,但在高温季度应慎用硫酸铜,在使用上述化学剂制后应使用增氧机增氧。
总之,养殖水体pH值应尽量保持在7.5—8.5的微碱性才有利于生物的正常长发育,有利于饲料利用率,减少养殖动物排泄量,降低对水质的污染,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性能。
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
作者:广东天邦罗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