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宜养殖的条件要求
可采用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和底播增殖的方式。工厂化养殖方式与稚胆培育方法基本相同。养殖海区选择在水流清澈,盐度较高,无工业污染的地方,淡水径流较小,浮泥较少,水深10米以上,年水温在2℃~25℃之间。同时应选择海藻自然生长旺盛,易于设置浮筏的海域,溶氧量大于5毫克/升,盐度在27~33,水质应符合NY/T5052要求。
(二)主要养殖模式配套技术
1.筏式养殖
养殖设施由浮梗、浮漂、固定撅、橛缆、养殖笼(鲍鱼养殖笼、扇贝养殖笼、塑料筒)等部分组成。筏间距6~15米,笼间距为2~2.5米。
苗种壳径不小于10.0毫米,苗种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10毫米的苗种每层40个,15~40毫米每层20~30个,40毫米以上7~10个,随着长大要逐步分散海胆的养殖密度。
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马尾藻等大型海藻,日投饵量按中间球海胆体重的5%,投喂量根据水温、个体大小及其摄食状态适量增减,2~6天投喂一次,投喂次数根据季节不同做适当调整。及时调节养殖水层,春秋季养殖笼(箱)最上层离水面2~4米,高温季节及冬季应降低水层,养殖笼(箱)最上层离水面≥6米,大风浪来临前,应将整个筏架下沉,以减少损失。随着海胆的生长,应及时增补浮漂。根据个体的大小及时调整养殖箱笼网衣的网目,定期检查养殖器材是否有漏洞,及时清除浮泥、附着生物及养殖器材内的敌害生物。收获时间主要为秋季,收获规格为40毫米以上,性腺指数大于18%。
2.底播增殖
在底播前对增殖区域的水质、底质及资源量等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按照GB/T12763进行。增殖海域选择水质澄清、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流速缓慢,受风浪影响小的海域;水深3~10米,年水温在2℃~25℃之间,环境符合GB/T18407.4要求,水质符合NY5052的要求。有大型海藻生长的岩礁或者底质有块石砾石分布的海区。在投放苗种前,清除海星等敌害生物和蝾螺、锈凹螺等饵料竞争生物。
苗种壳径不小于15毫米,苗种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苗种投放时间宜在每年的4~5月,10~12月。投放方法为直接投放或由潜水员在水下将苗投放到海底有岩礁和藻类的海区。投放密度为7~15个/米2,视海区的海藻资源量进行适当调整。
苗种投放后须加强对底播增殖区的管理,禁止渔船进入增殖区拖网。及时人工清除敌害生物和饵料竞争生物,防止漂油污染和其它污染物流入增殖区。如藻类资源不足,要采取种植、移植或投放藻类等补充措施。每半个月至一个月定区、定点进行跟踪观测,掌握水质状况、密度、分布、移动、摄食、生长与存活情况。收获时间主要为秋季,采取潜水的方法采捕规格为40毫米以上,性腺指数大于18%。
(三)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秃斑病
病因: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屈挠杆菌(Flexibaetersp.)。
主要症状:患病海胆的壳上首先出现紫黑色斑点,之后棘很快脱落,最终死亡。
流行季节:20℃以上的高水温期。
防治方法:选择健康苗种,严禁投喂质量不好的饵料。筏式养殖方式在高水温期采用降低水层的方法可起到一定作用。工厂化养殖方式下采用对养殖用水进行紫外线消毒、加大流水量等改善其养殖水环境或降温的方法进行控制。
2.黑嘴病
病因:病原体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中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firmus)。
主要症状:患病海胆围口膜变黑,病情恶化时不能摄食、附着,棘刺逐渐脱落后死亡。
流行季节:15℃以上水温期。
防治方法:选择健康苗种,严禁投喂质量不好的饵料。工厂化养殖方式下采用对养殖用水进行紫外线消毒、加大流水量等改善其养殖水环境或降温的方法进行控制。(常亚青张伟杰冷晓飞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