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有些植物对氯离子非常敏感,当吸收量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地影响产量和品质,称之为“忌氯作物”。笔者对“忌氯作物”的概念经历了从相信到怀疑,到最终否定的漫长过程。读大学时对教科书上说到“忌氯作物”深信不疑。后来在科研试验及生产实践中发现,马铃薯、葡萄、柑橘、甘蔗、西瓜、浆果类(如草莓)等诸多被认为是典型“忌氯”的作物,在施用了一定数量的含氯肥料后并未出现影响生长及品质的现象。笔者开始怀疑这个概念的正确性。
在以色列考察时,笔者发现当地田间的各种作物都在用氯化钾,只有温室中种植的作物一般用硝酸钾或硫酸钾,原因也不是氯有毒,而是担心其带来的盐害。而在大田有水淋洗,不必担心氯致盐。以色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有300毫米降雨的地方,氯完全可以被淋洗掉,不会残留在根层。
事实上,含氯肥料本身具有溶解快、全水溶、价格低等突出优点,但“忌氯作物”概念就像无形的金箍,极大限制了国内该肥料的应用范围。目前钾肥不敢用氯化钾,取而代之的是硫酸钾,用水溶性硫酸钾做水溶肥,生产硫酸钾型复混肥,尤其今年,硫酸钾价格飙升,一货难求。结果造成肥料浪费,增加农民负担,给农业带来深远的不利影响。
试想,若含氯肥料都不能施用于所谓的“忌氯作物”,那么等同于大部分有机肥都不能施用,因为其都含氯,这是很荒谬的。其实,含氯肥料和其他肥料一样,重要的是施肥方法科学。任何肥料在不合理施用时,都可能对作物、环境和用户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忌氯作物”的概念也制约了我国水溶肥的发展。目前,氯已被“妖魔化”,很多经销商和农户谈氯色变。实际上,在发达国家的水溶肥原料中,氯化钾是基础原料。在低浓度的清液肥中,氯化铵也可以做氮源。纵观全球农业发达的国家,例如以色列,几乎全部肥料都是水溶肥,美国的液体肥料也占其总肥料的50%以上。相反弥漫在国内数十年的“忌氯作物”错误概念束缚着行业的手脚。我国现在生产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基本无氯化钾做原料。一方面,农用硫酸钾溶解太慢,不宜做水溶肥原料;另一方面,水溶性硫酸钾价格昂贵,只能生产高端肥。若能够用氯化钾做原料,既可大大降低成本,又能解决肥料快速溶解的问题。(本文作者为华南农大资环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教授)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