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雨季后,长期持续的阴雨天气或降水量过大,极易形成涝灾,特别是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畅的地块更易发生渍涝,抗涝救灾事不宜迟,主要措施有:
及早排除田间积水这是抗涝救灾的根本性措施,对地势较高靠近河道的地块,可采取自流排水的方式,即在田间挖通向河道的排水沟,确保24小时以内使地表水及耕层滞水排入河道,以降低含水量。对地势较低或离河道较远的地块,要采取动用排水机械与挖排水沟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把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尽快抽排出去。
及时整理田间植株大雨或暴雨期间往往狂风大作,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倒伏,地块径流又容易使农作物淤埋严重。因此,在进行田间排水的同时,要及时将倒伏植株从泥沙中清理出来并洗净扶直,缺苗处要趁土壤湿润及时移栽补苗或因地制宜补种生育期短的作物。
中耕松土,散墒增温发生涝灾的地块往往因雨水拍打和地表径流使地温降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影响作物根系生长,所以应在排除田间积水、表土湿度下降后及早中耕。初次中耕宜浅,锄成泥块而不打碎,以利散墒,当晾至土块散垡易碎,再进行细中耕。中耕要与培土结合进行,以埋根防倒,同时有利于再次遇雨时进行田间排水。
增加追肥,补充养分为补充受洪涝灾害时地表径流造成的养分流失,必须及时追肥,追肥应以氮钾肥为主,并配施适量磷肥,追肥方法应为穴施或沟施,杜绝表施。
防病治虫,不可忽视受涝作物易患茎腐病等根茎病害,如发生虫害会造成更大损失。因此,要密切注意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
(来源:农民日报高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