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和降水增多,农作物病虫害进入高发期,目前也是农药使用强度最大的时期。农药使用不当,不仅影响防效,而且容易引发农作物药害和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施药者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防止农药使用事故的发生,近日,全国农技中心下发关于做好高温季节农药安全施用的通知,提醒一线防治人员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确保安全用药。其注意要点如下:正确识别病虫草害做到对症适时施药
正确识别病虫草害,是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前提。各级植保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草害识别技术指导和防控技术培训。要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制定防控方案,指导达标防治和对症适时用药。
必须引导农民改变随意加大农药用量、增加施药频次的习惯,大力推广病虫草害全程解决方案和绿色防控技术,着力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用药水平,全面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农药减施增效,减量控害。
应尽量减少高温下施药作业,高温季节适宜施药时间一般为上午5~9点和下午4~8点,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期间不宜施药,风力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也不宜施药。
强化精准施药技术确保防控作业安全
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地面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精准施药机具,尽量减少人背机器进田施药。
一是采用地面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作业时,推荐每亩喷施10升药液量的标准化作业。
二是采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航空施药作业的,关键要确保飞行安全、施药安全和保证防治效果。飞防作业前要对植保无人机进行测试与检修,重点是检测喷头流量和喷施均匀度,并对机具进行全面检修,防止高温造成无人机“炸缸”。飞防药剂要选择环境友好型高效低风险的药剂品种,如喷施对鱼类等水生生物、蜜蜂、家蚕有毒有害的农药,应严格遵循产品标签规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禁止在蜜源植物开花期以及水产养殖场所、水源地附近开展航空施药,避免飘移污染导致非靶标生物中毒事件等发生,植保无入机施药推荐每亩喷施药液量在1~2升之间,根据作物叶面积指数和病虫害发生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并添加沉降剂、抗蒸发剂等适宜飞防的助剂。
三是在飞防作业前,开展航空施药的服务组织(公司)应向养蜂人、养蚕人、周边农田的农户、家畜场主以及在附近环境敏感场所发布航空施药预先警示。
四是在开展施药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安全作业有关规定,当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时间等因素不适合时,要及时停止施药作业。在施药作业结束后,应该设立警示标志。
做好施药安全防护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在高温季节施药,施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药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配制农药时,要穿戴防护用品,禁止使用瓶盖倒药,禁止用饮水桶配药,禁止用盛药水的桶直接下井、下河、下池取水,禁止用手搅拌药液。
喷施农药时,要穿长袖上衣、长裤和棉袜,顺风隔行喷药,并做到不吃东西、不吸烟。施药后要洗手、洗澡、换衣,并将喷雾器械清洗干净。儿童、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不得喷施农药或接触有毒药剂。
施药人员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出汗流涎等中毒症状,要立即停止喷药,离开作业场所到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去,脱去受污染的衣服,并用清水洗净皮肤。如果中毒情况较严重,应拨打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小时中毒急救热线咨询防治方法,并及时到医院诊治。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