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乐山市五通桥区新云乡燕山村一组村民代增贵一大早就来到了育秧田检查水稻秧苗的长势。记者看到,育秧田里十几箱竹弓绷紧的地膜秧床排得整整齐齐,秧池里没有水,秧床却较为湿润,秧苗长势良好。代增贵告诉记者,这是“旱育秧”。
今年春耕期间,长时间的晴好天气导致该区大部分地区大春种植严重缺水,尤其是水稻种植,受影响的面积达1万余亩。因此,在干旱缺水的地区采取水稻旱育技术是必然选择。据该区农技站站长钟远光介绍,这种技术比传统水田育秧节水80%以上,而且育出来的秧苗强壮、根系发达,移栽时成活率更高。
“旱育技术虽然不是今年才推出的育苗技术,但往些年份未能遭遇像今年一样的干旱天气,这项技术在全区推广范围不广,因此,今年育苗过程中对村民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是关键。”该区农业局局长刘灵介绍,今年大春备耕以来,该区先后组织了区科协、科技局、农业局等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了11支农技服务队到各个镇乡,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从育苗地的选择到育苗操作规程、育苗期间的田间管理等对农民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保证了“旱育秧”的成功。
据了解,除“旱育秧”技术外,今年该区还主推强化栽培、优化定抛、测土配方施肥、杂糯间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十大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同时,为保证春耕生产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区在沟、渠、提灌机具维修整治以及蓄水保水、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上做了大量工作。
刘灵还告诉记者,今年五通桥区粮食计划总产9.85万吨,大春粮食作物面积22万亩,其中水稻面积就达10.6万亩,要想有效应对天气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