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果树种植业的发展,果树的病虫经多年传入、繁殖、种类繁多、成灾频率高。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果树病虫害快速、高效、经济,但长期广泛使用,会对水果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中国加入WTO后,提高果品质量,控制农药污染,提供无公害果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高挡果品市场,增强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本文着重分析了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现状、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一、农药对林木、环境、人畜的污染
1、农药对林木的污染。农药施用后,一部分残留于果树枝叶、果实表面,一部分渗透到果树角质层或组织内部,在植株体内输导,残留于枝叶、果实各器官内,抑制或破坏植株的正常生长,直接影响其生理代谢,轻者使果树光合作用减弱,果实成熟延迟;重者使叶片、果实出现黄化、失绿、斑点、枯萎、落叶、落果,甚至植株死亡。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喷洒农药时,有部分农药微粒随风飘移降落至水体,一部分残存在植株枝叶表面或散落在林间枯枝落叶或土壤中,经降水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池塘、湖泊、江河中污染水域,影响水中生物生长繁育。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果园施药,部分农药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叶片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落入土中,与土壤微生物接触,并杀死它,从而影响土质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抑制植物生长发育。
4、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喷洒农药时,农药微粒随风飘荡,污染空气。
5、农药对人畜的影响。施药过程中,农药一般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直接进入人畜体内。另外,农药残留在果品、土壤、水中,人畜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体内,如果超出一定的量,将导致生理代谢失调,严重者致癌、致畸,影响人、畜健康。
二、控制农药污染的综合治理对策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减少和控制农药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化学防治同林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方法协调,灵活地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
1、预防果树病虫害的发生。把好检疫关,控制人为传播。在引进果树苗木、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时,一定要做好检疫关,严格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入,发现病株、虫卵应及时清除销毁。
采用抗病虫、高品质品种,不同品种的抗病虫能力有很大的差别,病虫害的发生直接与果树的抗性有关。如红山梨抗黑星病、锈病;双红油桃对细菌性穿孔病、疮痂病抗性强;草莓幸香极抗白粉病,而丰香易感白粉病。因此,应注意选择抗性强的品种,培养和选用健壮秧苗。
加强管理,增强果树抗性。树势的强弱影响发病的轻重,保持健壮的树势和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采用施肥灌水、松土除草、合理修剪、合理间作和种植绿肥、清洁果园等措施,提高树本身的抗性。
定期观察,搞好测报。有条件的果园,要定人定时观测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根据其发展规律搞好测报,制定规划,将病虫消灭在萌芽状态,治早、治小、治了。
2、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从生态角度出发,应尽量采用化学防治以外的方法除治果树病虫害,以减少农药污染。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现广泛应用的有以天敌治虫、信息素诱捕等。如用赤眼蜂防治苹果小食心虫、小卷叶蛾;土蜂防治金龟子,用性外激素诱芯诱东桃杀成虫。要重视自然界的天敌资源保护和利用,发挥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
开展物理机械方法除治。根据病虫的某种生物学特性,辅以较简单的器械或措施,直接将病虫消除。最常用的有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或水)、射线处理等。如腐烂病可用人工刮烂皮涂泥方法除治;震落收集捕杀有假死性的象甲、金龟子;用糖醋罐(碗)诱杀小卷叶蛾成虫;利用45-60℃的热水浸泡板栗种子,可杀死其中的种实害虫;阳光暴晒也是消灭种实害虫的有效方法。
3、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当病虫发生较为严重而不得不使用农药时,要选用高效、低毒、污染小或无污染的农药,并科学合理地用药,做到经济有效,增产增收。
对症下药。施药前,要搞准防治对象,处于什么虫态、龄期等,再对照农药的使用范围,决定使用何种农药。
适时用药。一般在发病前施药效果好。病虫害发生时则选择幼龄期,病虫耐药性小时施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注意天气,切忌在暴雨前施药,降低防治效果。
适量用药。药量和浓度与药效、污染有密切联系。使用时一定要根据病情、虫情、果树状况及农药特点,掌握剂量,其施用量绝不能超过有效防治该病虫害的最低量。
混配药剂。采用两种或多种农药混合使用,既能兼治多种防治对象,又能抑制或延缓病虫抗药性,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改变农药使用方法。针对某些病虫的特点、采用特殊除治法,将喷雾喷粉改为树干注药、药剂封干、注根、根埋等方法防治病虫、用药少,药效高,污染小。
4、加快研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新的时代,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加投入,积极研制开发高效、低毒、选择性强、低用量、易分解、低残留农药,已成为农药开发领域的主要趋势。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药效高、毒性低、污染小的新型农药取代现有的高毒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