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渔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更好地把动、植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种养结合,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农田进行夏花鱼苗育种与大麦轮作,可以实现养种结合,高产高效。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㈠、时间上的可行性。鱼种大麦轮作是利用鱼种大麦生长期的季节差异来实现的。鱼种的生长期从每年的5月下旬至当年的10月份,而大麦的生长期则是从每年的11月份至来年的5月份。当大麦收割后,正是夏花鱼苗出塘的时间,可利用夏花鱼苗在农田改造的池塘里培育鱼种;而在当年鱼种培育结束后,可把鱼种集中并到其它越冬鱼池中,然后再在这种改造后的池塘中种植大麦。
㈡、农田的改造。把农田改造成能够养殖的"地上池塘",改造方法类似于把麦田改造成稻田,只不过田埂较高一些。其技术要求:一般用长宽悬殊不太大,面积3-10亩的农田一块,用人力或用推土机从田中间向四周推土,使四周塘埂高在1.3--1.7米之间,池底整平,坡比在1:1至1:0.6之间。因各地土质的不同,如四周有渗漏的话,四周内侧可用农用薄膜覆盖,然后在薄膜上再覆盖一层土;如池底有渗漏的话,可加一层粘土或淤泥,池底经过灌水碾压一般不会渗漏。
改造后的池塘,面积一般比原农田的面积减少15%--20%,但池塘四周的外侧及坝顶,仍可种植农作物及鱼用草类。用这种方法改造的农田在不进行养殖的时候,仍可实现池塘还田种植。
㈢、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明显。改造后的池底平面比原农田平面低30-50厘米,可进行正常的大麦种植。在鱼种大麦轮作的良性循环形成后,每年鱼种养殖淤积的淤泥、鱼类排泄的粪便及饲料的残渣达5-10厘米厚,基本上可满足大麦种植时对养分的需要。在种植大麦时,大麦吸收池底淤泥中的各种养分,避免了池底淤泥的过多沉积,有利于鱼种的养殖,这种鱼种大麦轮作达到了一种养殖种植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2、经济效益突出。在农田变成池塘的同时,池底面积略有减少,大麦的总产量可能减少,但池底淤泥可作为优质肥料,可降低大麦种植的成本,所以种植大麦的净收入不会减少。这种农田改造的地上池塘,同时需满足养殖种植的需要。塘埂不宜太高,所以养殖时水位不能达到正常高产鱼种塘的标准,鱼种亩产量一般在150--300公斤,养殖鱼种每亩净收入在500-1000元以上。但比麦豆、麦玉米、麦稻等种植轮作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摘自《农村养殖技术》200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