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牡荆根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牡荆根 |
拉丁名 | Mǔ Jīnɡ Gēn |
英文名 | Root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
别名 |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名医别录》。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
《中华本草》:牡荆根
拼音注音
Mǔ Jīnɡ Gēn
英文名
Root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原形态
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绿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圆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稀为3,中间1枚最大;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实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归经
肺;肝;脾经
性味
味某;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主感冒头痛;牙痛;疟疾;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牡荆,苦能降,辛温能散,降则化痰,散则祛风,故风痰之病宜之。其解肌发汗之功,世无知者。按《王氏奇方》云,一人病风数年,予以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日服,遂愈。盖得此意也。
2.《名医别录》:水煮服,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