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公鸡一般140-150天即可以出栏,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基本相似,可以在农田散养,而母鸡不宜在农田散养。
二、散养过程。在育雏后1周开始对鸡采食进行系统训练,在每次饲喂前应吹口哨或敲击碗盆等,3-5天后鸡将建立条件反射。
到了育成的中后期,雏鸡转群前,在玉米地头建造一个简易的栖棚,建栖棚时选择地高的那一头,棚高3米左右,在棚内靠近两山墙和后墙处倾斜着放几个栖架,栖架可以用自家的木头,用钉子钉成扁的长梯,栖架高1.5-2米,一般是3-4层,宽度由鸡舍的大小决定。
散养时,开始应当进行小规模的半圈式散养,在育成舍周围用鸡网围出一块场地,开始1周让鸡在场内自由活动。并适当提供一些青绿植物饲料。从半圈养第一天开始培训鸡上栖架。其方法是,两人合作,一人打手电筒照着鸡群,另一人双手抓鸡,将鸡逐只放在栖架上。当遇到暴风雨时应及时吹口哨或敲盆将鸡群收回并清点鸡数。每天晚上放牧后必须补饲精料。等玉米到了成熟期,如果鸡群依然不能上市,仍以半圈养为主,而且还应大量补饲精料催肥。当公鸡鸡冠发红后即可上市。
三、注意事项。一是注意防暑,在补饲的精料中加抗应激的药物;二是注意防雨,防止鸡因雨淋而感冒;三是注意防水淹,鸡发生扎堆现象,要及时赶开,防止有些鸡被压死。秋后,是鸡痘多发的季节,应以预防鸡痘为主。
(来源:《现代农村报》2003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