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尔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病症,是养鸡业中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严重威胁着封闭式工厂化养鸡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疾病。该病除引起雏鸡死亡之外,病愈鸡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增重、产蛋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道真县及毗邻的许多县份饲养的仔鸡流行一种粪便呈橘红色且带泡沫,严重时带血,以后可拉血粪。病鸡运动失调,翅膀轻瘫、贫血、鸡冠苍白,嗉囊内充满液体,病末期雏鸡昏迷或抽风,死亡率不断增加为特征的肠道疾病。
一、发病情况。2007年初夏,道真县某乡镇黄某家饲养蛋鸡700只,前期生长良好,15-50日龄,开始发病并不断死亡。养殖户根据病理表现认为是鸡球虫病,便用球痢灵,盐霉素,杀球灵,氯苯胍等抗球虫药单独拌料饲喂,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后来到该县畜牧局检疫站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就诊。根据养殖户提供的临床症状及技术服务中心对病鸡的剖检病理变化综合分析,确诊该病为鸡小肠球虫引起的并激发其他细菌感染的综合性疾病。与此同时采取西药治标,中药治本的方法,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发病原因。鸡球虫卵囊在荫凉潮湿的土壤中,可以维持其生命力达很长时间。潮湿、温暖的场所,最有利于卵囊的发育。因此,拥挤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的鸡场,最易造成鸡球虫病的流行。
⑴传播途径:球虫在鸡体内寄生,卵囊被排出体外污染饲料、水和土壤。健康鸡只食入被污染的食物后,卵囊在鸡体内发育并大量繁殖。此外,其他畜禽、昆虫及人类也可传播球虫病。
⑵发病季节和日龄:鸡球虫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发于炎热多雨季节。多发于幼鸡,以15-50日龄鸡易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成年鸡对球虫病也较敏感,地面散养鸡易发该病。
三、临床表现。
⑴急性型:多见于雏鸡。病鸡精神不好,羽毛松乱,翅下垂、轻瘫,眼半闭,缩颈呆立,或挤成一堆。病鸡出现共济失调。不食,渴欲增加,嗉囊内充满液体。拉稀开始粪便为咖啡色,以后为完全的血粪。鸡冠和可视黏膜苍白,贫血,逐渐消瘦,病鸡常排水样红色粪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稀粪玷污,病末期雏鸡昏迷或痉挛,不久即死亡,死亡率可达50-80%。
⑵慢性型:多见于成年鸡。病鸡症状与急性型的相似,但不明显,病期较长。病鸡逐渐消瘦,足和翅膀发生轻瘫,蛋鸡产蛋量下降,有间歇性下痢。病程数周至数月。
四、剖检病变。通过剖检病鸡可见十二指肠、空肠外观呈紫红色且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盲肠胀大,有的比正常粗3倍,盲肠内粪便干硬,混有血液及干酪样物。剖开肠管小肠前段有黏性内容物,呈橘红色;肠壁周围有些透明圆斑;回肠段,肠管充血膨胀,在肠管充气处外观呈紫红色,剖开后有淡红色液体流出。在肝的表面有白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
五、治疗措施。
⑴西药治疗:在每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加入1克磺胺二甲氧嘧啶,连用3-7天。或用磺胺氯吡嗪0.6-1克/千克。饲料混饲或0.3-0.4%毫克/千克浓度饮水,连用3天。在用磺胺类药物时,可用二甲氧苄氨嘧啶或三甲氧苄氨嘧啶,按1:(3-5)比例与其合用,对磺胺类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可减少磺胺类药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⑵中药治疗:用药以杀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益气养血为治则;用大黄90克,黄柏120克,当归70克,党参100克,白术5克,常山150克,鸦胆子150克,青蒿115克,白关翁150克制成散剂拌料饲喂,配合地克珠利,甲硝唑,维生素K3;或用青蒿、常山各80克,地榆、白芍各60克,茵陈、黄柏各50克,配合氨苄青霉素,培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治疗,用药一疗程后,鸡逐渐康复。
六、预防措施。
⑴应当把成年鸡和雏鸡分开饲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尚未发病者,要适时投喂预防药。
⑵加强饲养管理,多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⑶搞好鸡舍的卫生和消毒,保持鸡舍通风、干燥。清圈要勤,要对鸡粪进行发酵处理。
⑷对于幼鸡,在整个饲养期间均要用药物或球虫疫苗预防。
七、小结与讨论。由于环境因素的突变,鸡病的发生越来越复杂,单独发生一种疫病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数是多种疾病相互继发感染。病毒性疾病常常伴随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一起发生。单从西医角度去对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中西配合使用,西药治标,中药治本,这样治疗鸡球虫病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且中草药具有价格低、毒副作用小、残留量低、资源丰富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食品的高效药物。
(563500贵州省道真自治县畜牧局检疫站韦金华)
(来源:《农技服务》200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