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时间 : 2023-05-03 11:19:26 投稿人 : 小张 点击 : 加入收藏

黄颡鱼俗称黄姑鱼、嘎鱼、黄腊丁,它的特点是无鳞,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 淡水养殖

一、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

1.生活习性

黄颡鱼白天在水较深的底层栖息,喜水流缓慢、多乱石和卵石的环境,夜间经常到浅水区觅食和活动。黄颡鱼除鳃为主呼吸器官以外,鳔具有辅助呼吸功能,所以黄颡鱼对低氧的适应能力较强。冬季,离开水体数小时,只要体表保持湿润,黄颡鱼仍可存活。黄颡鱼活动范围小,不易捕捞,喜集群,能在弱光下摄食。

2.形态特征

体瘦长,头大尾小,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黑色条纹相间。腹部浅黄色。各鳍灰黑色。整个体色随栖息环境而有所变化。

3.食性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个体不同食性有所差异。仔鱼出膜后第4天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桡足类、枝角类和轮虫等,也可人工喂养蛋黄之类的饲料。体长6厘米左右时,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体长9厘米以上,主要摄食螺蛳、小虾、小鱼、鞘翅目幼虫、昆虫、植物须根、腐殖质、碎屑以及人工饲料等。

4.繁殖习性

黄颡鱼属分批产卵类型。体重100克~150克的雌性个体绝对怀卵量为1850粒~6895粒。繁殖季节在华中地区多为5月~7月中旬。繁殖水温范围21℃~3O℃,最佳水温23℃~28℃。但受气候环境影响较明显。当天气由晴转阴、有降雨发生时,可发现黄颡鱼大量产卵。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时,要求水质清新,静水,浅水区水深保持在2O厘米~60厘米,水池底部最好为泥底或凹形地面,另外水中要栽种有茂盛的水生维管束植物。

二、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黄颡鱼适应性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水和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不渗水、不漏水的池塘均可进行养殖,面积以2000平方米~3335平方米为宜。在鱼种放养前10天~15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公斤~100公斤或漂白粉10公斤~15公斤溶解化成浆后全池泼洒,以杀灭池中野杂鱼和病原生物。清塘消毒后5天~7天,加注新水深1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150公斤~200公斤,以培养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苗摄食。

2.鱼种选择

选择规格较大、整齐、体色鲜艳、无外伤、活泼、健康的黄颡鱼春片鱼种进行投放。以保证投放后其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池塘养殖产生的经济效益高。

3.鱼种放养

养殖池塘施基肥后,注入新水,保持水深1.2米左右,以后每隔6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深为20厘米~25厘米,池塘水位保持在1.8米~2米。鱼种放养时间在4月份,投放密度为每667平方米2000尾,鱼种规格为每500克50尾,另外搭配团头鲂、鲢鱼、鳙鱼。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消毒l0分钟~15分钟。放养数量之比例为:黄颡鱼∶团头鲂∶鲢鱼∶鳙鱼为90∶2∶4∶4。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和饲料,而且还能提高池塘的自我净化能力。

4.饲养管理

①水质管理。池塘前期保持水深0.8米~1.2米,后期保持在1.2米~1.5米。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40厘米。高温季节,要及时加注新水,并开启增氧机,保证池水的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5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5公斤进行疾病预防,并调节池水pH值,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

②饲料投喂。从4月份开始投喂,主要投喂配制的粗蛋白为38%的颗粒饲料。前期要采取驯化饲养,从而大大提高饲料利用率,以降低饲料营养流失。另外每天要根据当地水温、水质、天气和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9时和下午17时,在生长和摄食旺季应增至3次,即每天上午8时、中午12时、下午18时各投1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左右。由于黄颡鱼有夜间觅食的习惯,所以每天最后一次的投喂量应适当加大,约为全天总投喂量的50%。

③巡塘。每天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午间结合投饲料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摄食情况。

④防逃。掌握好池塘注水量、排水量,保持适当水量,防止逃鱼。进水、排水口设置防逃网。

5.疾病防治

池塘主养黄颡鱼要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定期泼洒生石灰,使池水pH值保持在6.8~8。注意防治出血性水肿病、水霉病、肠炎病、粘孢子虫病、细菌性烂鳃病和小瓜虫病等。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江辉(410128)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