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鱼骨(HemibarbusmaculatusBleeker)隶属于鲤科、鮈亚科,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太湖盛产此鱼,年产量约占全湖鱼产量的2%。近年来,江浙沪一带湖泊中的花鱼骨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市场价格比较高。目前,国内网箱养花鱼骨成鱼尚在起步阶段,研究花鱼骨网箱养殖技术很有必要。
花鱼骨适宜于大水面网箱养殖,尤以水库网箱养殖最好。花鱼骨喜欢在水体底部集群,网箱养殖可以有效解决捕捞困难问题,随时供应市场;该鱼为杂食性,苗种阶段完全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花鱼骨对溶氧的要求较高(5mg/L以上),而水库等大水面溶氧高而且稳定,网箱养殖容易取得成功。
本文在我所近几年对花鱼骨进行开发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花鱼骨的水库网箱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在其它水域也可参照采用。
1.网箱养殖的水域条件
网箱养殖花鱼骨,可以在水库,也可以在外荡,甚至是较大池塘(一般面积在3.3hm²以上,水深4m以上)进行,但水质必须无污染,溶氧昼夜稳定在5mg/L以上,pH值在5.7—8,避免强碱性水体。用生石灰清塘的池塘,要测试pH值,pH值必须≤9.0。
2.网箱的结构和设置
网箱最好用无结节网片制作,网目大小要根据鱼种的规格来决定,同时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规格在8—100²均可,成鱼养殖以大网箱为好。根据花鱼骨的体形及目前市场上鱼种的规格等,特别是培育鱼种,开始可以考虑用夏花网布来制作网箱,而且应在放养鱼种前10d将网箱放入水体,让箱壁上附着一些藻类,避免箱体擦伤鱼种而发生鱼病。网箱以毛竹作浮架,砖块作沉子,箱距7m左右。
3.鱼种放养
夏花鱼种的放养密度根据水质条件而定,可以是2000--6000尾/m²(体长4--2㎝左右),到时再分级递减;也可以不分级递减,但是必须定期清洗网箱,以保证水交换充分。江浙一带的放养时间在5月底—6月初,此时水温较适宜。注意最好选择气温低时放养,鱼种在放养前一般不用消毒。
花鱼骨在水温3℃就开始摄食,网箱养成鱼应尽早放养鱼种,放养密度取决于许多因素,一般鱼种规格在10㎝以上,当年的商品率可以达到70%(250g/尾)以上,平均增肉倍数30。花鱼骨的水库网箱养殖产量可以达到0.5--1万kg/667m²,放养密度一般为20--150尾/m²(体长12—8㎝左右),到时分级递减。鱼种放养时间最好在11月至翌年1月,此时水温较低,花鱼骨的活动能力较弱,对溶氧要求不高。鱼种的质量主要看鳞片完整与否。
4.饲料及其投喂
用经过人工培育的鱼种进行成鱼网箱饲养,无须进行投饲驯化。在江浙沪一带花鱼骨基本上全年摄食,只要水温高于3℃就会取食,故必须及时投饲。
花鱼骨的饲料来源较广泛:(1)使用活的饲料虾,有条件的可以定期定量投放饲料鱼的鱼浆鱼块。这对于防病和提高成鱼的品质有极大好处;(2)冰鲜鱼、家禽下脚料等,这样的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养殖生产的规模化程度;(3)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最好在30%以上)。主要是太湖花鱼骨专用沉性料,为防止饲料散失,网箱中必须设置饲料台。
网箱养成鱼,投饲率为0.5%--0.7%,每天投饲3--2次。网箱培育花鱼骨鱼种,前期要投喂粉状饲料,箱内设置食台。粉状饲料加水做成块状,然后放入食台中,投饲率12%—0.5%,每天投饲3--4次,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和天气变化调整时间。
5.日常管理工作
饲养期间必须作好记录,包括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天气变化、水温等;及时清洗网箱,清洗时必须小心谨慎,防止花鱼骨受伤;每月定期抽样检查鱼体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日投饲次数和投饲量等;隔一段时间捞去网箱中食台里的残饲;7--9月,每当台风来临之前必须检查和加固网箱,做好防逃工作。尽量避免在网箱附近活动,以免惊动花鱼骨。
6.疾病控制
网箱养鱼密度较高,容易引起病害。需要注意的是:花鱼骨对许多药物较敏感,对几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较一般养殖鱼类为高。
2004年浙江省千岛湖网箱饲养的花鱼骨发病比较严重,不少病鱼眼球脱落。经过现场调查初步确定该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原因是不少养殖户把网箱放入水体后马上就放养鱼种,箱体上附着生物不够,原本养在池塘内的花鱼骨鱼种放进水库网箱后应激反应严重,集群钻网眼而使鱼体受伤,发生鱼病。后来每100kg饲料添加1000g的聚维酮碘,做成药饵投喂,连用4--6d,治好了此病。
7.经济效益
鱼种的规格在全长10㎝以上,一般当年的商品率(平均尾重300g)可以达到85%以上。网箱饲养成鱼,产量可以达到0.5--1万kg/667m²,饲料系数2—3,平均增肉倍数30。目前太湖花鱼骨的市场售价在38元/kg以上,初步核算:鱼种成本1元/尾,饲料成本11元/kg鱼,工资及网箱等其他的投资合计6.5元/kg,合计成本在18.5元/kg左右,再考虑成活率等因素,总的来看,目前网箱养花鱼骨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