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浅色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

时间 : 2023-01-02 13:17:41 投稿人 : 元彤 点击 : 399 次 加入收藏

俗名白奈,金丝,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该鱼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其鳔是名贵的中药补品。浅色黄姑鱼属于温水性的鱼类,适温范围8-33℃,最适生长水温为24-29℃,产卵水温24-28℃,性成熟年龄为Ⅱ龄,生长适盐范围10-40。为探讨浅色黄姑鱼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笔者于2002-2003年对浅色黄姑鱼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现介绍如下。

浅色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 | 淡水养殖

一、亲鱼选择和培育

浅色黄姑鱼亲鱼选择Ⅲ龄,体重2.5千克以上,健壮无伤,体表完好的健康个体做亲鱼,雌雄比例为2:1,每年3-4月份置于海区网箱中进行强化培育,网箱规格3米×3米×3米,放养密度为15-20尾/箱,选用优质新鲜或冰冻的蓝圆、沙丁鱼、乌贼等优质的饲料鱼投喂,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E(维生素B:每周500毫克/尾,维生素E:每周200毫克/尾)。每半个月注射LRH-A人工激素进行促熟。在繁殖季节(4月底至6月初),挑选腹部大而柔软,肛门突出、红润的雌鱼,取卵观察,雌鱼的卵子大部分发育到Ⅳ期,雄鱼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的亲鱼进行催产。

二、人工催产

在水温稳定在25℃以上,比重在1.018-1.024的环境条件下,即进行肌肉注射催产。雌鱼注射HCG400-500国际单位/千克鱼体和LRH-A6-8微克/千克鱼体,雄鱼注射HCG300-350国际单位/千克鱼体,一般注射激素的效应时间为36-40小时,亲鱼便可自然产卵受精。

三、受精卵的孵化

受精卵采用流水法(在水泥池中产卵)收集,或用100目筛绢网(在网箱产卵)收集,经洗涤除去杂质及沉底死卵后,用15-20克/3的PVP碘浸泡5-8分钟后移到室外水泥池卵化。孵化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处理,海水比重为1.018-1.024,pH值8.0-8.3,水温24-28℃,一般经18-22小时孵化出膜。

四、仔鱼培育

仔鱼孵出后移入水泥汕培育,事先在水泥池中接人小球藻(使水色呈浅绿色),仔鱼培育水温为24-28℃,比重1.016-1.022,pH值为8.0-8.3,光照<2000勒克斯,溶氧>5毫克/升,氨氮<0.3毫克/升,静水微充气,水质清新,每天吸污1-2次,换水量1/3,一般经44-55小时发育后开口,开口后的仔鱼投喂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池水轮虫密度控制在5-8个/毫升的范围内。轮虫要经高浓度的小球藻强化培育,经5-8天的培育,仔鱼可长550.6-0.8厘米,此时可移人土池培育。

五、土池标粗

1.清塘培育

选择2-5亩,池深1.2-1.8米,池底平坦,沙泥质的长方形土池作培育池。用茶麸(20-30克/米3)和漂白粉(60-80克/米3)清塘除野,第一次进水0.6-0.7米,施有机肥(如鸡粪等)15千克/亩,同时施光合细菌(按产品说明用量施用),经5-7天的培育,池中饵料生物已大量繁殖(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总量大于2000个/升)。

2.饲养管理

仔鱼放养密度15万-20万尾/亩,下塘后就可开始泼洒鳗鱼饲料,以维持池水良好的水色和饵料生物的丰度。当仔鱼体长达o.7厘米以上,即可开始投喂枝角类、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等。当仔鱼体长达1.2厘米以上,可投喂新鲜肉糜,投喂次数为每天4-6次,投喂量为体重的20%-30%,在投喂肉糜期间,在肉糜中加入复合维生素B、鱼肝油和土霉素,增大日换水量,同时每周泼洒光合细菌一次,以缓解由于苗种粪便和残饵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保持水质的清新。当鱼苗体长达1.8厘米以上时就可以摄食粒径为0.3毫米的人工配合饲料,经4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至3厘米左右,成活率达14%。

六、小结

1.浅色黄姑鱼性成熟年龄为Ⅱ龄,但选用Ⅱ龄的亲鱼催产,效果较差,产卵量少,最好选择Ⅲ龄以上的亲鱼,为提高浅色黄姑鱼的催产率和受精率,有必要在繁殖季节前两个月对亲鱼进行强化培育,投喂新鲜或冰鲜的蓝圆鳍、沙丁鱼、乌贼等饵料,并在饵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E和维生素B;控制光照(在2000勒克斯以下)等相关的环境因子;根据亲鱼性腺发育情况,每半月定期注射LRH-A人工激素进行促熟。

2.室内育苗池环境较稳定,但随着鱼体的生长,需要大量的饵料生物,水泥池很难做到大量供应饵料生物;而室外水泥池则可通过施肥的方法繁殖大量饵料生物,满足鱼苗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建议:浅色黄姑鱼的人工育苗可采用前期仔鱼在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育,后期仔鱼以后移到室外土池培育相结合的方法。

3.通过直接向育苗水体中添加接入有益细菌(如光合细菌、EM菌等)和小球藻的方法,来调节育苗池生物群落的组成,从而有效地维护育苗水体良好的环境条件,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关文章

  • 管好水质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
    管好水质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管好水质要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指标。 一、pH值。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要求pH值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实践表明,凡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管理措施:挂石灰袋在日常管理监测中,倘若发现pH值下降...

    1442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有机肥饲养鱼苗
    有机肥饲养鱼苗

    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天先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畜粪或人类尿300公斤,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鱼苗摄食。鱼苗入池后,根据水质肥度、天气、水温和鱼苗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一般每天施肥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肥100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鱼苗入池4天后,如清晨鱼苗浮头,日出后恢复正常,说明池水肥度适中;若在晴天上午8...

    128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每周一例]过塘后黄颡鱼链球菌病急性发病,大量死亡
    [每周一例]过塘后黄颡鱼链球菌病急性发病,大量死亡

    [病例601]广东佛山高明区一养殖杂交黄颡鱼池塘,水面面积8亩,水深1.5米,4台1.5kW叶轮增氧机、1台1.5kW水车增氧机(图1)。存塘鱼30万尾左右,“鱼头”4两/尾,日常投喂两餐,早、晚各4包料,共320斤。2021年4月15日,吃料减慢,当天死鱼10多尾。4月16日,当天死鱼约20斤。发病鱼体表光滑,主要表...

    2719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强化河蟹育肥增重又增鲜
    强化河蟹育肥增重又增鲜

    河蟹经过多次生殖脱壳后,10月份体型已基本定型,进入11月份后主要要从提高肥满度入手,增加重量,改善蟹肉口感,实践证明,母蟹经强化培育可增加蟹黄含量与鲜美度,公蟹可以积累蟹膏。因此围绕这一中心,要重点把握三点:投喂可适当降低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可降至50%~60%,增加山芋、玉米、小麦、南瓜等植物性饵料投喂比例,特别要...

    291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鳝鱼秋冬管理三措施
    鳝鱼秋冬管理三措施

    1.秋季追膘。鳝鱼是一种半冬眠的鱼类,当气温低于15℃时便不吃不动,靠微量的呼吸入蛰冬眠。因此,在秋季需要多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如蚕蛹、蚯蚓、蝇蛆等,以利积蓄脂肪,供冬季消耗。2.合理捕捉。鳝鱼喜在淤泥中栖息,并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进入泥底。如要赶在入冬前上市,就应先将池水排干,清除池表部分淤泥,然后翻泥捕捉。捕捉时切...

    127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草鱼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草鱼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9月12日,江苏丹阳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接到电话,称司徒镇颜村水产养殖户(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王扣宝鱼塘中出现大批草鱼、鲫鱼死亡,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及指导员立即赶到其塘口,巡塘观察死亡数量近四百尾,解剖下来分析是草鱼出血病、肝胆综合症。一、造成疾病的原因1、塘口水质差。发病塘口水源差,换水量小,水质较肥,透明度都在30厘米...

    746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每周一例]春季黄颡鱼体表脱粘、溃疡,分离出维氏气单胞菌
    [每周一例]春季黄颡鱼体表脱粘、溃疡,分离出维氏气单胞菌

    [病例597]广东省佛山市儒溪镇一黄颡鱼精养土塘,面积4.5亩,平均水深2.0米,5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见图1)。2020年7月21日放规格140尾/斤的黄颡鱼10.9万尾到该池塘进行成鱼养殖。一直养殖到2021年2月底,鱼头达4.5两/尾,平均1.2两/尾。放养后该池塘一直有少量死鱼,每天几尾。2021年2月...

    1295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罗非鱼网箱养殖的网箱制作步骤
    罗非鱼网箱养殖的网箱制作步骤

    1、网衣材料选择选择伸缩性好、强度好、耐用、对水交换无影响而且价格低廉的聚乙烯网片作为网衣材料,为节省材料开支,2、框架制作为增强网箱的抗风能力,便于投苗后的饲养管理,选择4厘米×4厘米的角钢作为框架的骨架材料,将角钢焊接成截面为40厘米×40厘米的空心长条,并拼接成内空为4米×5米的长方形空框。在框架上铺设木板作为人...

    2164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幼鳖捕捞及运输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幼鳖捕捞及运输

    (1)捕捞时间在南方,黄沙鳖幼鳖的捕捞时间最好在惊蛰(3月份)后水温达15~18℃时。因为惊蛰过后,幼鳖刚从冬眠中苏醒,虽然鳖的身体正处于疲软期,其代谢功能仍很低,但此时捕捞、运输,幼鳖很少发生相互咬伤的现象,体能消耗小。转入新环境后,随着气温的逐渐转暖、水温逐渐提高、幼鳖对新环境的逐渐适应,可提高成活率和延长生长期,...

    2583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从事乌鳢养殖的几点心得
    从事乌鳢养殖的几点心得

    乌鳢,俗名黑鱼,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肉味鲜美、营养全面,具有滋补调养之功效。近年来,已成为人工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本人从事养殖乌鳢多年,总结了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一、池塘以10~20亩为宜,水深1.5m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1250px,水质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为7~8,透明度...

    2635 黑鱼 淡水养殖 黑鱼养殖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
  • 稚鳖工厂化养殖的三级培育技术
    稚鳖工厂化养殖的三级培育技术

    三级养殖池放养25克左右的稚鳖,养至40克以上。1.三级养殖池准备:三级养殖池仍使用稚鳖池,池底铺粒径0.3~0.4厘米的米石,厚度5~8厘米,池水保持30~40厘米深,池内设多处躲藏台,1处饵料台,2处晒背台,可少量移植水葫芦、水花生等高等水生植物。2.放养密度:在此阶段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60~80只,在养殖前期...

    1000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草鱼育成新技术
    草鱼育成新技术

    将草鱼种当年养成商品鱼,可以大大节省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细心培育鱼种。培育好鱼种是确保当年养成商品鱼的关键。一般在5月上中旬水温逐渐上升到20℃以上时,最适宜鱼苗的开口饵料轮虫的繁殖,此时投放鱼苗较好。鱼苗入池前,经过用生石灰消毒、注水过滤后,每亩施有机肥200公斤,碳酸氢铵1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施肥与鱼...

    236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红底板病病因及防治技术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红底板病病因及防治技术

    1、红底板病的发生与危害甲鱼红底板病又称赤斑病、红斑病或腹甲红肿病。就目前研究的结果,认为红底板病有两种病因:一种是由红脖子病引发的症状,另一种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引起的症状。从病原来讲,主要针对后一种病因而谈。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甲底板呈发红发肿的斑块,甚至发生溃烂,使部分腹甲裸露,患病甲鱼往往爬上饵料台或晒...

    1249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成功养殖泥鳅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成功养殖泥鳅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2.清池消毒与铺放秸草捆:放养前2周,每亩用8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3天后每亩施有机肥400公斤。继而将干燥无霉的玉米秸、...

    2238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水产养殖贴士:笋壳鱼养殖方案
    水产养殖贴士:笋壳鱼养殖方案

    文/芳草恒生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席冬笋壳鱼的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体宽约为体长的1/3.5,嘴角下斜,与眼同宽。眼睛凸出,位于嘴唇上方,上颌两侧为齿带,下颚长于上颚。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有四圈黑色斑纹,腹部的颜色较浅,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笋壳鱼生物学特性笋壳鱼...

    2509 笋壳鱼养殖方法 淡水养殖 笋壳鱼 笋壳鱼养殖 笋壳鱼养殖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