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实饲料是畜禽极为重要的饲料,主要有两大类,禾本科子实和豆科子实。其共同特点是: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高、体积小、粗纤维少,所以一般称子实饲料为精料。对于消化道机能尚未健全、发育还不十分完善的雏禽、仔猪及幼畜等是必须的饲料。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1.粉碎与磨碎粉碎可以提高一些小而硬的子实的消化率,但不宜太细,反刍家畜牛、羊、鹿、骆驼等不喜欢太细的粉状饲料。粉碎粒度因畜种不同而异,猪和老弱病畜为1毫米,牛羊为1~2毫米,马为2~4毫米,禽类粉碎即可,粒度可大一些,鹿的饲料粒径1~2毫米为宜。但须注意含脂量高的子粒(如玉米、燕麦等)磨碎后不宜长期保存。
2.压扁①干碾压。相当于粗略的粉碎,颗粒大小可以有很大的不同。牛比较喜欢这种方式加工的饲料。②蒸汽压片和加压蒸煮。把子实在碾压前通上3~5分钟的蒸气,较干碾所产生的粉尘少,但饲喂效果与干碾无大差异。后来又把通气时间延长至15~30分钟,把子实水分提高到18%~20%,然后压成片状,则提高了牛的采食率。在干燥子实饲料中加16%的水,通过热蒸气加温至120℃左右,然后压成片状,冷却后再配合各种添加剂即成压扁饲料。该方法处理后的子实饲料提高了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同时营养齐全,适口性好,可以单独饲喂家畜。
3.加热处理①蒸煮。豆科饲料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影响了家畜对蛋白质的消化,还有豆腥味,影响适口性。加热处理能改善黄豆的特性和适口性,但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30℃蒸煮不超过20分钟。②微波热处理。该法是用波长4~6微米的红外线辐射(干热处理),使饲料的消化能值、显著提高家畜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③膨化制粒。膨化过程中,子实的水分变成蒸气,引起子实爆裂,提高子实淀粉的利用率,但使饲料的密度降低,因此一般应在喂前再行膨化。④制粒。采用机械(如颗粒机)将子实饲料制成颗粒料。家畜比较喜欢饲料的这一物理形态,并由于制粒还增加了饲料密度,降低了扬灰。⑤焙炒。焙炒可以提高子实饲料的适口性。试验表明,焙炒玉米可提高牛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对于豆类,焙炒或其他热处理可以破坏其对热不稳定的生长抑制因子,并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焙炒可以使饲料中的淀粉部分转化为糊精而产生香味,用作诱食饲料。
4.生物调制法①发芽。子实发芽的目的在于补充饲料中维生素的不足。调制方法是将准备发芽的大麦用15~16℃清水浸泡1天,然后把水倒掉,将子实放在盆或其他容器内,上面盖一湿布,保持15℃。3天后出根须,用清水冲洗,移入发芽盘中,保持15~20℃室温。经6~8天芽的长度达6~8厘米即可切碎饲喂畜禽。②糖化。糖化是利用谷物子实和麦芽中淀粉酶的作用,把饲料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从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在磨碎的子实饲料中加入2.5倍水,搅拌均匀后置于55~60℃的温度下,4小时后饲料中的含糖量增加8%~12%。如果加入2%的麦芽,糖化作用更快。③发酵。子实饲料的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增加饲料中的B族维生素和各种酶、醇等芳香刺激性物质,从而提高饲料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原料要求为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子实,豆类不宜发酵。发酵方法:每100千克粉碎的子实加酵母0.5~1.0千克。先用温水将酵母稀释,在150~200千克(30~40℃)的温水中边搅拌边倒入100千克的饲料搅拌均匀,以后每30分钟搅拌1次,经6~9小时发酵完成。发酵箱内的饲料厚度以30厘米为宜,温度为20~27℃,并要求有良好的通气条件。
(来源:农家顾问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