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剖析:黄鳝上草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

时间 : 2023-09-11 04:02:00 投稿人 : 香彤 点击 : 433 次 加入收藏

什么是“黄鳝上草”

黄鳝养殖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养殖模式养殖黄鳝,人们都必须在水面上移植一定面积的如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以便黄鳝栖息。当黄鳝爬上草面,趴着不动,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体液缺失无光,严重者直接死亡。这中情况就成为“黄鳝上草”。

长期以来,黄鳝上草一直是广大养殖户头疼的问题。黄鳝上草只是一种临床表现,其病因会因养殖季节、养殖环境的不同而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黄鳝上草”?该如何防治和处理呢?经过长时间在黄鳝养殖中的实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可以把“黄鳝上草”的情况归纳成以下几点:

剖析:黄鳝上草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

一、新购苗种下箱后出现上草情况

(一)病因

1、苗种损伤性上草。目前,黄鳝苗种的人工规模化繁育尚未成功,黄鳝苗种采集移植重复着这样的一个流程:农民野外捕捞――中间商收购并储存分类――养殖户买进,钩钓、电捕、药捕的鳝苗混入其中,经如此长时间高度储存转运,致使鳝苗缺氧和机能损伤,此时的苗种本身体质较弱,抵抗力差,在下箱后一周左右无法适应新环境体现出来上草情况;

2、应激性上草。黄鳝储存箱与养殖水体温差太大,下箱前没有进行充分换水,没有进行抗应激泡苗,下箱后无法实行新环境导致应激性上草;

3、下苗遇到连绵阴雨天气,导致黄鳝感冒性上草、死亡;

(二)预防方法

水产养殖讲究防大于治,以防为主,只要在下苗初期做好以下工作,一般都会避免黄鳝严重上草,大大提高放苗初期鳝苗的成活率。

1、苗种下箱8天前,全池泼洒“金碘”或“超碘”消毒一次;6天前,用“活肥”/“乌金膏”+“优加益生菌”/“活力益水素”,调节水质到最佳状态,3天前,用“水博士”稳定水质,解除水体重金属、药物残留等毒性。为黄鳝下箱提供一个稳定、优质的水环境,减小下箱应激,让其尽早适应,尽早开食,以增强体质。

2、下苗前至少了解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最好选择连续7天晴好天气,避开阴雨天气。

3、充分了解苗种来源、捕捞方式和运输工具,电捕、药捕、钩钓和干运的苗种不能进购。

4、将装满苗种的箱盖盖住15分钟后揭开,剔除浮在表层的和有机械损伤的苗种,挑出损伤的苗种。

5、在苗种运输过程中,鳝鱼体表将分泌大量粘液,由于密度过大,粘液会慢慢氧化,释放热量,温度甚至会高于40℃以上,粘液脱落,在无氧条件下,大量厌氧菌迅速繁殖,危害所以在运输过程中,要在箱内适当密度不能过大,并按每箱丢长效放氧产品——“原子氧”20颗,“抗激灵”100g,放入微生态杀菌剂——“弧菌天敌”50ppm浓度左右,提高黄鳝免疫、抗应激能力,抑制无氧呼吸,杀灭有害菌。降低鳝苗运输中的损伤。

6、鳝苗在下箱前首先要进行换水、泡苗,一般将储存箱的水倒出1/3后,加入池塘的水,如此重复3-5次,这时苗种会不断上浮、伸头、属正常现象,肉眼观察体表粘液充足,无外伤,在盆内有吐食现象,且往网箱底部钻者是优质苗种;如腹部朝上、浮于水面或头伸出水面、久不下沉,腮部鼓大发红的或者体表有明显擦伤,嘴部、尾部发白(在水中明显,离水不易发现),肛门处红肿、充血或在盆内沿边缘狂游,尾部卷曲,又或手抓起无粘液、无力挣扎、头下垂的苗种应剔除。严格挑选把关,防止病、弱、伤、残苗下箱。然后加满水,用“抗激灵”(按照每袋泡苗500斤)或“鳝鱼金维”(按照每袋泡苗300斤)浸泡10~15分钟,即可下箱,下箱时间为早上6点以前最佳。

7、鳝苗下箱时向网箱内丢“原子氧”,“抗激灵”连续泼洒三天,下箱后如遇到天气阴雨不断,应使用“原子氧”+“抗激灵”直到天气转晴,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加量。

二、养殖过程中上草

1、应激性上草

应激是指在各种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刺激机体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鳝鱼本是生命力很强的养殖动物,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其对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如:气温骤降,天气变化降雨,大规模换水,都会导致黄鳝应激性上草,甚至感冒。

症状:行动迟缓,或趴在草面不动,肛门外翻、发红,口里出血,吃食减少。

预防措施:

A、经常听天气预报,在降温下雨前,向网箱内撒“原子氧”+“抗激灵”,持续下雨、降温4天以上泼洒两遍“抗激灵”;

B、降温幅度较大,降雨时间较长时,适当减少投饵量。

C、换水时,注意水源与池塘水温差不要超过3摄氏度,且可以采用边流边放的方式,也可先放掉池塘水的1/4到1/3后加水,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换水。换水后,注意杀菌、消毒,调水。

2、病害上草

鳝鱼发病是黄鳝上草的一个主要原因,无论出现任何病症都会伴有上草的状况,根据上草症状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肠炎病

病鳝在水中活动迟钝,不愿吃食,食欲明显减退。体色变青发乌,肠道充血发红,有的肠内充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突出,轻压腹部有黄色或红色黏液从肛门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

(2)出血病

体黄鳝体表可见血红色斑点或呈弥漫性出血斑块,斑块形状不定,大小不一,斑块周边出血较中间区域严重,有时呈弥漫性出血,整个体表以腹部出血为重,两侧次之,背部不多。肠炎型出血病,可见肛门红肿、外翻;手握鳝体稍用力向头部推,部分可见腮腔出血,剖检可见肝肿胀,颜色变深或变淡;肾上有出血点。肠充血,变成淡红色;腹腔内壁肌肉充血;黄鳝上草,两天内死亡。

出血病、肠炎的预防方法:

A、科学搭配鲜活饵料及饲料的比例,饲料一般占40~60%为宜,饵料投喂一般不超过鱼体重的10%,具体投喂量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控制在2小时以内必须吃完,30分钟内吃完最佳。严禁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

B、饵料中长期添加“诱食促长剂”和“鳝鱼金维”,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前期定期使用中西结合的“速康灵”或“弧菌天敌”预防肠炎的发生。同时定期内服“肝胆泰乐”,做好保肝工作。

C、保证水质嫩、活、爽,增加水体的自净功能。网箱内每月3~4次定期使用“底洁爽”+“原子氧”除臭、改底,网箱外定期使用“全效底改”和“活肥”并配合使用“优加益生菌”或“活力益水素”(后期选用“弧菌天敌”)降低铵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在水中的含量。

D、定期使用“菌毒必克”和“超碘”对网箱内和池塘消毒,一般没15~20天消毒一次。

(3)寄生虫病

黄鳝寄生虫性疾病分三种:一是肠道寄生虫病,主要有小瓜虫(棘头虫)和发丝虫(毛细线虫)等;二是血液寄生虫病,主要是隐鞭虫等;三是表体寄生虫病,主要有锥体虫(沙达子)和蚂蟥(小水蛭)等。寄生虫发病期一般每年的7月到9月,在养殖过程中较常见的为毛细线虫病、棘头虫病和蚂蝗、锥体虫导致的黄鳝上草。

病原和病症

毛细线虫是黄鳝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虫体寄生在肠道壁,破坏肠道组织,严重的引起肛门外翻,肠道溃烂,甚至导致黄鳝死亡。

蚂蟥(中华颈蛭、小水蛭)吸附在黄鳝体表,引起细菌感染,使病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容易上草。

棘头虫常常寄生于黄鳝肠道的前段(前肠),剪开黄鳝的肠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状似蝇蛆的小虫,这就是棘头虫。虫体白色,呈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吻小。病鳝肠壁损伤发炎,或因大量奇生而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同时引发肠炎、出血病等,导致黄鳝上草。

预防措施

A、在下苗前,用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彻底杀虫,清除蚂蝗、水蛭等体外寄生虫,杀虫后第三天用“水博士”解除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等水体的毒性。

B、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左旋咪唑或阿苯达唑驱虫,一般30-40天驱虫一次,控制肠道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的繁殖。驱虫前后喂“肝胆泰乐”保肝各三天,天气变化较大、节气交替、温度较高、吃食差时尽量避免驱虫,驱虫药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剂量使用,不易盲目加量,以免发生异常反应。

C、池塘网箱内外定期使用“菌毒必克”、“超碘”和“金碘”消毒,控制有害菌的繁殖,组织寄生虫引起的细菌继发感染。

3、水质败坏导致上草

水质败坏主要体现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水体缺氧。

人工高密度养殖,每年的8月开始,随黄鳝吃食量增大,投饵量不断增大,排泄物增多,残饵和粪便增多,底部沉积大量有机物,高温季节,池底有机质的分解会消耗水体中大量氧气,造成缺氧上草;同时有机质被迫无氧分解,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导致黄鳝中毒性上草;同时厌氧菌趁势大量繁殖,感染鳝鱼,导致疾病。

预防措施

A、首先保持网箱外水质良好,定期使用“全效底改”/“强效底净”改底,利用“活肥”+“优加益生菌”调节水中菌藻平衡,定期使用“水博士”维持大环境水质的稳定。

B、网箱内定期使用“底洁爽”+“原子氧”除臭、改底、一直底层细菌繁殖,配合使用“弧菌天敌”、“优加益生菌”分解水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质,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给鳝鱼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C、注意培养水草,定期杀虫,防止烂根、烂叶污染水质。

4、不合理用药

杀虫、消毒剂使用不当,鳝鱼属无鳞特种经济养殖动物,很多刺激性较强的药品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黄鳝上草、不吃食,尤其是氯制剂,氯制剂(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强氯精等)对鳝鱼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左右,是的体表粘液脱落,分泌量减少,从而使黄鳝失去自身保护层,免疫力下降,易发病上草。

建议在鳝鱼养殖中尽量少的使用氯制剂和其他含重金属较高、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和杀虫剂。可以多使用生物类的杀菌剂或鳝鱼专用的消毒、杀虫类产品。

三、预苗品种开春时节的上草

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节约养殖成本,提高苗种成活率,缩短驯化时间,养殖户把当年没有达到商品规格活着价格较低的黄鳝作为次年的苗种囤养在网箱内越冬,开春后再进行养殖(俗称隔年苗)。通过这种方式养殖的黄鳝体重可比当年购进的苗种增加一倍以上,这无疑是一种极佳的养殖方式,但每年的3~4月气温开始回升时,苗种也会发生上草现象。

1、病因

(1)黄鳝(隔年仔)经过一个冬天的蜇伏,当水温上升至10℃以上时,开始苏醒蠕动觅食,但此时黄鳝主要养殖区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还很不稳定,温差变化大,大多数养殖户还没有开始投喂饵料,黄鳝上草觅食时,由于水中与草面温差悬殊,且无食可觅,致使本来就体质虚弱的鳝苗因冻伤、感冒或体液缺失而死亡。

(2)网箱内底泥遇水温上升,其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随水温上升而释放出来,致使黄鳝中毒,纷纷浮出水面或爬上草面,如前所述,水中与草面温差悬殊,致使中毒后的鳝苗又被冻伤,体表粘液缺失而死亡。

2、防治方法

(1)当水温上升至10℃以上时,傍晚发现有鳝种上草觅食,应按网箱鳝苗重量的1%~2%投放开口鲜饵,并在饵料中加入“诱食促长剂”、“鳝鱼金维”和“弧菌天敌”内服剂防止细菌性肠炎,但不要过多投放饵料,以防鳝苗暴食,引发肠炎,一周后可按正常投放量投喂饵料。

(2)改良底泥和水质,当气温连续3天在15℃以上时,要泼洒改良底质和水质的“底洁爽”+“原子氧”,同时使用“解毒灵”或“水博士”解除水体毒素,还要对水体用“联合立克”、“超碘”、“菌毒必克”进行消毒。

(3)在温度变化较大时,泼洒“抗激灵”提高黄鳝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成活率。

鳝鱼养殖是一个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的特种水产经济养殖对象,做好养殖管理工作。

相关文章

  • 冬季捕鱼防病措施
    冬季捕鱼防病措施

    冬季既是鱼类捕捞上市的有利时机,也是引起鱼病加重进而诱发第二年鱼病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因素。因此,冬季捕鱼时一定要掌握捕捞要领,谨慎操作,尽量减少鱼体受伤,防止鱼病发生。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捕鱼之前清理水体捕鱼前要先对池塘进行清理,将水底的树枝、树桩、石块等障碍物清除掉。水面上的草类等漂浮物和池塘周围的障碍物也要清除干净,...

    84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春管鱼塘六要点
    春管鱼塘六要点

    春季到来时,气温和水温都在不断升高,正是开始进行鱼类养殖的大好季节。搞好春季养鱼管理,对确保全年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说,春季养鱼应重点体现在“六搞好”:一、搞好基础性准备搞好物质准备,如人工繁殖设备、常用药物、养鱼机械和工具以及肥料、饵料等。不能自繁鱼苗的渔场和养鱼户,还应选...

    255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河蟹一壳后的管理需要做些什么?
    河蟹一壳后的管理需要做些什么?

    作者:北京水世纪郝雅慧随着天气回暖,气温上升,我们河蟹的一壳也陆陆续续接近尾声。那么我们在一壳结束后要做些什么呢?一、虫子近期我在跑塘测水过程中发现水体中有密密麻麻的小虫子,检测水质后氨氮亚盐普遍偏高。氨氮亚盐为什么会超标呢?首先看一下氨氮亚盐的产生:代谢产物,残饵,淤泥,虫蟹尸体等都是氨氮的主要来源,氨氮在硝化细菌的...

    201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警惕草鱼出血病,混合感染危害大,预防先行是关键
    警惕草鱼出血病,混合感染危害大,预防先行是关键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因其具有肉质厚嫩、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易养殖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一直位于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草鱼养殖规模和放养密度的不断扩大,草鱼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给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其中草鱼出血病是我国最早也是最全面系统研究的一种鱼类病毒病(...

    216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防治鱼病慎用硫酸铜
    防治鱼病慎用硫酸铜

    许多养殖户喜欢用硫酸铜(又名蓝矾)来防治鱼病。其实它属重金属盐类,是鱼病防治中传统的药物,对治疗鱼的体外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中华鱼蚤等原生寄生虫病有效,还有杀灭青泥苔和蓝、绿藻作用,治病作用有限。但使用硫酸铜风险很高,若不能正确使用,会收到不良的效果,甚至使鱼中毒死亡,应当慎用。使用时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灵活掌...

    122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鱼种放养的五要素
    鱼种放养的五要素

    一、放养要早因为鱼种换了一个新环境,要有一段适应时间,早放养,就能在天气转暖后立即吃食,延长生长期。在放养鱼种时,一定要选择好天气,阴、雨、雪天都有可能使死亡率增加。二、苗子要好放养的鱼种一定要精心选择,首先是鱼种体质要好,鱼种肥满,体形正常,大头小身子的鱼不能要,鳞片要完整,鳍条没有破损,身体表面光滑。苗种好的另一标...

    1707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翘嘴红鲌和黄颡鱼池塘混养试验
    翘嘴红鲌和黄颡鱼池塘混养试验

    在主养翘嘴红鲌池塘混养黄颡鱼和少量鲢、鳙鱼,能使不同水层的养殖鱼类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从而达到生态平衡,实现养殖产量和效益同步提高。1、池塘条件:面积5×667㎡,长方形,水深1.5~2.0m,淤泥10cm。养殖池水pH值7.2~7.8,水质清新。池塘配置3kW增氧机1台,潜水泵2台,投饵机1台。2、鱼种和饲料:黄颡...

    2155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欧鳗水泥池养殖的准备和鱼种放养
    欧鳗水泥池养殖的准备和鱼种放养

    1.养殖池及其消毒⑴养殖池设施:为室内水泥池,池底为石(鹅卵石)砂底,呈锅底型。面积为150~360平方米,其形状为无角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池深为1.1~1.3米,水深0.8~1.0米。各池分设进排水口,进水口设在池壁顶端,排污口设在池底中央,并用钢筋焊成密栅板遮盖排污口,排污管直径20厘米以上,采用暗管阴井自动溢水。鳗...

    1956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八个方面调节鱼池的“老水”
    八个方面调节鱼池的“老水”

    水产养殖户经常发现的“老水”多呈铜绿色或暗绿色,较严重时发黄、发褐或呈灰蓝色,水质浓、混,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溶氧低,鱼易浮头。水色不会有日变化,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多,但大多为不易消化的蓝藻等种类,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造成池水的pH值很高,不利于鱼类生长,往往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调节。1、清整池塘塘口经过一年的养殖,底部会...

    248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鳙鱼养殖常见病白头白嘴病防治技术
    鳙鱼养殖常见病白头白嘴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是一种黏球菌。2.症状:病鱼吻端至眼球一段的皮肤色素消失呈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口周围的皮肤细胞坏死,常有絮状物黏附在口周围,呈现出白头白嘴状。有个别病鱼头部充血,呈现红头白嘴状。尾鳍的边缘有白色镶边或蛀鳍,不久便出现大量死亡。3.流行情况:流行广泛,是夏花鱼种培育中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此病来...

    1709 淡水养殖 花鲢白鲢 花鲢白鲢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技术 花鲢白鲢养殖方法
  • 无公害泥鳅养殖常见病腐鳍病和打印病的防治技术
    无公害泥鳅养殖常见病腐鳍病和打印病的防治技术

    一、腐鳍病1.病原:短杆菌感染。2.症状:背鳍附近肌肉腐烂,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鱼体两侧浮肿,不摄食。3.流行:易在夏季流行。4.防治方法:①用0.3~0.5毫克/升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全池泼洒1次;②用每毫升含10~50微克的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1~2天即可见效,5天...

    2615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花鲈催产激素的选择及剂量确定技术
    花鲈催产激素的选择及剂量确定技术

    有关花鲈促熟催产激素的种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规范,生产上使用较多的一般为鱼类脑垂体,合成类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制品。考虑到生产中激素的可获得性,一般选用商品制剂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及促性腺激素HCG。LRH-A3可诱发鱼类排卵与精子的产生和成熟,其药效较持久,并且安全,使用简单,是目前花鲈较为理想的促熟催产激...

    2261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河蟹养殖中脱壳期的技术管理应抓住几个关键点
    河蟹养殖中脱壳期的技术管理应抓住几个关键点

    一、对河蟹脱壳的认知河蟹脱壳受体内渗透压的刺激,当体内渗透压升高到一定水平后机会刺激脱壳激素分泌,旧壳的钙离子回收,并生成新的壳。脱壳十几或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但要经过12或24小时的硬化。河蟹的脱壳的下限温度为15℃,上限温度为30℃,最适为18~25℃。另河蟹脱壳需要一种物质甲壳素,河蟹与其他甲壳动物一样,转化胆固...

    285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夏季鱼类养殖泛塘急救措施
    夏季鱼类养殖泛塘急救措施

    夏季高温多雨,水中杂质细菌又较多,极易引发鱼类疾病及泛塘,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泛塘处理措施供大家参考:一、塘鱼发生泛塘前征兆1.高温季节的下午,如果发现塘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大量的气泡,覆盖塘水面积达到一半时,离塘很远就能闻到腥臭味,表明泛塘即将发生。2.遇时晴时雨的天气,无风闷热的雷鸣天气,或大雷阵雨后,要注意观察鱼塘,防止...

    95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水产养殖贴士:草鱼出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
    水产养殖贴士:草鱼出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危害性大,流行时间长,影响面广的病毒性鱼病,当年草鱼死亡率在30—50%,最高可达60一80%,给渔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现将该病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要保证鱼饲新鲜可口,不投腐烂发霉饲料,投饵实行“四定”,确保食场卫生;精养池塘施肥要适度,在发病高峰期要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质。2、...

    2477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