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鱼骨(Hemibarbusmaculates)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鱼骨属,俗称“扬花鱼”或“麻花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中小型鱼类。该鱼具有体形优美、食性杂、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养殖范围广、群体产量高、市场俏销等优点,是目前名特鱼类中的养殖新秀。
一、花鱼骨主要生物学特性
花鱼骨身体较长,前端宽厚,后段侧扁,头中等大,眼大,吻端突出,体色灰褐或淡黄,全身有许多小黑色斑点,侧线上有7~14个黑斑,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中,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性温顺,喜底栖钻洞,常聚居或出没于沿岸长有青苔的石缝、木桩等障碍物附近,对水流较敏感,尤其是春汛繁殖期间,稍有水流即兴奋游窜,甚至跃出水面。它以底栖无脊椎动物、虾、昆虫幼虫等为主食,是偏肉食性鱼类,幼鱼期以浮游动物为食,兼食一些藻类及水生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食蛋白质含量高的人工配合饲料或小颗粒饵料。产卵期通常在4~6月,水温16~23℃,尤以4月中旬~5月为盛产期,其卵具粘性。花鱼骨1冬龄即达性成熟,体重约200~250克;性成熟前生长极为迅速,其后生长缓慢,其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
二、苗种培育
(一)培育池准备
1、培育池为统一规格的正方形水泥砖墙池,面积210平方米,水深1.2~1.5米;砂砾底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出水口装有牢固的防逃栅。
2、鱼苗入池前用生石灰进行严格消毒,2~3天后注水50~70厘米,灌水时用60目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随水入池。
(二)适口饵料培育
每口培育池施腐熟有机肥50千克、碳酸氢铵5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施肥的时间必须根据水温和鱼苗入池的期限而定。水温20~22℃时,鱼苗入池前70~80小时施肥;22~24℃时,入池前50~70小时施肥;24℃以上时,入池前2天施肥。
(三)鱼苗培育
1、花鱼骨入池的时间以混合营养期为好,此时既可吸收卵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还可摄食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等生物饵料,成活率较高。鱼苗适宜放养密度为400~450尾/平方米。
2、鱼苗刚下塘时,每天泼洒2次豆浆,5天后水质开始变肥,及时加注新水10~15厘米。以后每隔2~5天加水1次。饲养15天时在池边定点投喂适量豆饼糊,并在豆饼糊中搭配少量甲鱼饲料,以保障鱼苗生长的营养需要。
3、鱼苗经过20~25天的饲养,体重增加200余倍后,应及时分池养殖,进入夏花鱼种培育阶段。
(四)鱼种培育
1、鱼种池注水1.5~1.8米,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300千克、尿素15千克、磷肥30~40千克,培育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土质肥沃的老鱼池,施肥量减少30%~50%。
2、鱼种放养时用3%的盐水浸泡3~5分钟,杀灭病原体,防止鱼种在拉网、运输过程中受伤后染病。
3、放养密度,当年养成商品鱼的,每亩放养量1.2~1.5万尾,经过4~5周的强化培育,即可转人成鱼养殖;如养成冬片鱼种的,每亩放养3~4万尾,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分池。
4、鱼种放养后,每2天施1次肥,每次施腐熟有机肥45~65千克,无机肥以0.3克/立方米氮、0.1克/立方米有效磷计算施肥量,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5、放养初期配合饲料的比例为:鱼粉15%、豆饼40%、莱饼30%、小麦粉15%和适量的无机盐、维生素;6~8周后饲料配比可改为:鱼粉5%、豆饼粉50%、莱饼25%、小麦粉20%和适量的无机盐、维生素。每日投喂以1.0~1.5小时吃完为限。
6、经常加注新水和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水质的适宜酸碱度和充足的溶氧。
三、池塘主养花鱼骨
根据花鱼骨从鱼苗至性成熟(体重250克左右)前生长极为迅速的生物特性,采取稀养速成、适时捕捞、多级轮放的主养方式,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一)池塘条件
1、主养花鱼骨的池塘面积以10~25亩为宜,水深以2.0~3.5米最佳。
2、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200~250千克/亩带水清塘;3~4天后再施腐熟有机肥300~500千克,另加碳酸氢铵2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培育浮游动物。
(二)鱼种多级轮放
1、早春季节每亩放养1200~1500尾花鱼骨鱼种,搭配尾重50克的鳊鱼120尾,尾重300克的白鲢80~100尾和少量肉食性鱼类,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5月中旬即可达上市规格(尾重250~300克),并陆续捕捞上市。
2、5月底、6月初补放大规格“火片”鱼种500~800尾,其他搭配鱼种的放养量根据生长情况和捕捞上市量而定。经强化喂养,7月底、8月初有少部分达商品规格,10月份绝大部分达商品规格,随之捕出。因此,8月下旬须进行调剂放养,以保持水体鱼种数量的大体平衡。
3、11月份进行第二轮放养,放养数量、品种、规格与早春相同。经强化饲养,到翌年2~3月份即有相当部分鱼种达商品规格,又可将其捕捞上市,并及时补放鱼种。
(三)饲料投喂
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为辅。成鱼养殖的饲料配方为:豆饼30%、莱饼40%、芝麻饼或花生饼15%、鱼粉5%、面粉10%,也可投喂蛋白质颗粒饲料。日投饲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10时和下午5时,日投饵率为1.0%~2.0%。在投喂饲料的同时,还必须经常配合使用有机肥与无机肥,保持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使浮游生物繁盛不衰,以利于花鱼骨生长。
(四)水质调节
1、在生长旺季,每亩水面施生石灰40千克,每月2~3次,使pH值控制在7.2~7.8。
2、采取多种增氧措施,保持良好水质。经常加注新水,提高养殖水位,增加溶氧储量;常施化肥,培养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促进生物增氧;适时开启增氧机,进行机械增氧。
(五)鱼病防治
1、水霉病。用400毫克/升小苏打溶液全池泼洒。
2、烂鳃病。用0.3~0.6毫克/升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或0.2~0.5毫克/升的三氯异氰脲酸全面泼洒,连用3~4天;用2.5~4.0毫克/升的大黄液或五倍子药液全池泼洒。
3、肠炎病。内服鱼用聚维酮碘,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量为25克,拌料投喂,连用5天;内服大蒜,每100千克鱼用1~3千克连用6天。
四、网箱养殖花鱼骨
(一)水域选择
网箱养殖区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深在5.0米以上的水库湾区,水域水质清新、无污染、微流水。
(二)网箱设置
网箱规格为5米×5米×2.5米或5米×8米×2.5米,网目大小根据鱼种而定。网箱框架采用脚手架钢管或4.5厘米×4.5厘米角钢焊接,用成形泡沫作浮子,并用缆绳固定。一般4只网箱为一组,箱与箱间隔50厘米,排与排间隔15~20米。
(三)鱼种放养
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间进行(尤以12月至翌年的1月间放养为佳),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10分钟,并注意水温差不超过4℃。养殖过程中随鱼体生长一般30天左右要筛分一次,及时分级递减饲养。
(四)饲养管理
用膨化沉性颗粒料人工抛喂、驯化,日投饵次数4-6次(8:00、10:00、12:00、14:00、16:00、18:00),日投饲率控制在鱼体重的3%-5%。